家庭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最初级也是最重要的单位,所以父母的教育对于子女而言就是其成长过程中有着决定意义的课程。
合理的教育方式可以给子女以优秀的成长环境,有助于他们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对于一生都是有益的。
但是如果教育方式不当,无论是过于严厉还是过于溺爱,都会使得子女的心理进入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也许在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心理不健康就是患有心理疾病,实则不然。在心理学上,心理不健康其实就是某些性格上的缺陷,并没有患上心理疾病那样严重的情况。
对于孩子的发展而言,这种心理不健康是体现在许多方面的。
沉浸在虚拟世界
这个虚拟世界主要是一种基于电子产品与互联网的、具有极大吸引力的虚幻场景。对于许多出生在九十年代的人而言,在小时候娱乐方式是很有限的,往往都是一些孩童间的嬉戏等等。
但是今天随着科技的大大发展,智能手机包括电脑等产品都是十分常见的,以至于有的孩子从小学起就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加之自控能力较差,极易被游戏、社交等软件吸引。
“网瘾”这一词汇大概于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出现,当时由于网络刚刚进入中国,所以大量年轻人被其吸引,甚至成瘾。
如今这种年轻人可谓不在少数,虽然网络早已普及,但沉溺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的人大有人在。
未成年人自控力差是一方面,家长管控手段不利也是一方面。
并不是说要管的多么严格,而是要腾出时间来,引领其正确娱乐休闲,而不是借口自己忙,就让他们自己去消遣,沉浸在虚拟世界里。
诚然,对于子女而言,最基本的需求是温饱,孩子们如果吃不饱穿不暖,一切都无从谈起。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正在形成中,是很需要成年人指引的。
如果缺少沟通,那么孩子就只能寄希望于去虚拟世界中寻求慰藉,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与父母沟通,因为在他们看来,即使沟通也是无效的。
加之互联网实名制的进程任重道远,所以虚拟世界等同于换了一个身份。
因此,对于那些无心学业、在学校中屡屡受挫的孩子而言,如果同父母倾诉,换来的就只有批评。于是只能寄希望于虚拟的游戏世界,通过一些杀戮等行为来发泄。
此外,在社交中,由于现实世界对于他们而言是无情的、冷漠的,所以他们宁愿和网友交心,也不会乐意与现实中的人交往。
欺凌与侵犯
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欺凌行为屡见不鲜。轻者是言语上的辱骂、打击,重者就发展成为肢体上的打骂,甚至暴力。
根据对相关案例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男性而言,更倾向于通过拳脚来解决问题;女性则较少使用肢体行为,主要是言语辱骂。
而这些受到欺凌和侵犯的孩子,往往都比较沉默寡言,不爱与他人交往,喜欢将自己隐藏在自己的世界中。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发现孩子沉默寡言,有被同龄人欺负的迹象,那么自然很严重;相反,如果发现孩子比较暴戾,言语轻佻,那也是很严重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心里不健康的表现。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子女在社会中的表现其实是父母性格的一种体现,因为父母的行为是耳濡目染影响他们的。
如果父母就是戾气比较重的人,经常发生肢体冲突,那么孩子多少会受到这种影响。
此外,各种媒体和影像制品的传播也会影响子女的性格,尤其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的今天,这是很危险的。
除了电影电视,游戏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如果对于孩子玩游戏表现出一种纵容态度,或只是简单的管制,个别时间可以玩,那么孩子对游戏的依赖是十分严重的。
假如此时游戏中的血腥暴力等元素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所以要多花时间来沟通交流、陪伴孩子成长,同时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发现孩子身上不正常的表现。
作为父母,除了要将子女顺利抚养成人之外,还应该注意他们精神世界的建构,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
无论子女成就如何,是否拥有锦衣玉食,一个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是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