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有件烦心事,妹妹今年刚上大一,这才去3个月,便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想找辅导员申请更换专业,没想到对方一句话回怼:选专业不是高考前该操心的事吗?
原来,朋友妹妹上的是播音主持专业,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以为这个专业“体面”、毕业好找工作,没想到上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在身高长相方面并无优势,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农村大学生,这个专的花销(学费较高)有些高,所以思来想去,考虑换专业,没想到被导员泼了一盆冷水。
朋友妹妹所在的学校,刚好认识个同学在那里上班,于是我打听了一下,对方回复:
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者、跨学科大类者不得转专业。
同学建议:满一学期后可以在学科大类换个其他专业,比如戏剧影视文学。
我把这个结果告诉朋友,她说妹妹最近很消沉,都想回高中去“重读”了。
朋友妹妹的情况,我表示理解,虽说大学所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今后的道路,但是,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却会深深影响你以后的择业。
朋友的妹妹之所以想换专业,完全是因为当时填志愿没有充分考虑硬件的影响(比如身高长相以及经济因素),人生就此憋屈着过四年,又岂能甘心?但是,如果真的回高中重读,一切又未可知,人生之路,真是进退两难。
朋友妹妹的情况,我无法给出真正的答案,这里想探讨的是,辅导员回怼妹妹的话:“高考前你都干嘛了?”
这句话对于一个农村大学生来说,虽稍嫌刻薄却又含有很深的意味:
农村孩子高考前都在干嘛?
我是一名农村出身的80后,当年上高中,身边的同学无一例外地背着干馍在县城求学,条件好的一次背上三天的干馍,周四开始用家里给的零花钱买着吃。条件不好的,馍吃完等着家里人送。
多年后我回老家听过这样一件事,至今想起来心中都不是滋味,有个邻居(男孩),爸爸常年在外开车,妈妈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有一次农忙干活,给儿子送馍送晚了,儿子竟追出了几里地。
有条件差的,当然也有条件好的,有些经济宽裕的家长会在高中附近给孩子租个单元房,由妈妈“陪读”,衣食无忧。
农村孩子上学,除了经济条件受限,周末在家休息的时候还要帮家里干农活,比如割麦子、收玉米等等。
之所以提到这点经历,是想说明一点:“农村供个大学生出来不容易!”
就这样,好不容易到高三,临近毕业,家长又喜又忧,喜得是孩子终于可以考大学了,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可能就在这一代人身上扭转了,忧的是孩子上大学的钱对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今,不管是男孩女孩,只要家里有条件让孩子上高中,大学学费都不算是大问题,听我妈说,这几年,谁家出了大学生,村上(村委会)还给戴红花、奖现金呢!
农村孩子上大学,对个人、家庭来说都是大好事,可是这当中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关于孩子未来专业的选取。
父母两眼一抹黑,根本无法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亲戚朋友当中或许有人在城里工作可以问一问,可是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个孩子,我毕业后在外上班,堂妹高考后要填志愿,叔父让我给“指点”一下,我问堂妹喜欢什么?她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后来,堂妹高考成绩不理想,去复读了。
上面说这么多,只想说明一点:农村孩子想要选个适合自己、有前景、好就业的专业其实不容易。
所以,这才有了朋友的妹妹上了大学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情况出现。
学播音主持,如果填专业之前没有深入了解这个行业,而仅仅凭着一时好恶选报,其结果很可能是后悔自己当初的草率。
我大学期间有个舍友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父母都是老师,在聊到专业填报时,舍友说父亲当时认为,汉语言和英语都是一门沟通的工具,都属于基础学科,选专业再合适不过了。
当时对这句话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直到毕业后有个学姐(在报社工作)告诉我:“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比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基本功更扎实,写起稿件上手更快。”
很可惜,上大学前没有人告诉我这些。
后来,关于大学选专业,有了一些更深的领悟,这些领悟来自名人谈子女教育:
康辉说自己曾指导姐姐的孩子进行考前复习;
康震说自己出书,让孩子完成了封面上的题字;
赵传说他开演唱会,女儿在台上弹钢琴……
当然,并不是所有农村孩子专业填报都会后悔,表弟当年高考在理科火箭班,确定学校、选择专业由老师一手负责,如今,他考上了博士。
——感谢阅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