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能让人读出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站在上帝视角俯瞰人类历史进程。而且写《今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善于打破传统历史学家的叙事格局,更多人类学、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等多学科知识的交融,跨界的优势让我们从多视角、全方位看待我们人类的历史、未来和现在。
前两部《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现实,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我们一出生就与科技签下了契约,成为人文主义宗教下的一份子,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余晖。但科技的发展并非线性,人类自身的进化限制了我们想要继续指数型前进的可能。
当下全球化进程如火如荼,但英国脱欧、新冠肺炎肆虐、中东动乱、中美贸易摩擦有些磕磕绊绊,总体看世界整体表面上显得不错。但大家都在说的金融泡沫比特币却在2020年一直走高,它的底层逻辑就是利用数学和密码学原理,采取分布式记账的方法。从更高的维度,解决了信任问题。
这说明什么?赫拉利在这几本书一直强调的我们价值的想象的共同体正在慢慢崩塌。本书核心内容是:
一、整个社会的工作和教育模式正在过时。
二、我们所追求的平等和自由正在受到新的挑战。
三、未来的战争和当下的恐怖主义,和我们通常理解得都不一样。
改变未来的核心是改变当下的教育,当下的教育模式正在失效,我们需要建立新的教育体系
在过去几十年中都只经历过一种教育模式,就是连续性、分层制的应试教育,每个人都是两三岁的时候开始上幼儿园,然后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可能还有硕士和博士。过去的人都是在人生前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集中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只有两个,大学前是为了上大学,大学后是为了学一门专业。这一点,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中国可能更加注重考试。这种教育模式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一个人用前二十多年的时间集中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基本上可以适用于他的后半生。但是,赫拉利说,这种教育模式可能正在过时。
就像我们在第一部分说的那样,在未来,人工智能会大面积地取代人的工作,但是这种取代不会在一瞬间发生,它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十年之后,人工智能可能在驾驶领域获得突破,取代大部分司机;又十年之后,人工智能可能在编程领域取得突破,取代大部分程序员;再过十年,可能被取代的是医生或者律师。也就是说,过去那种把学习时段和工作时段截然分开的模式肯定是不适用了,可能大多数人在将来面对的是不断地被取代、不断地再学习的局面。赫拉利在书里就说,未来的重大改变,很有可能改变人生的基本框架,让不连续性成为最显著的特征。也就是说,未来的人可能二十岁走出学校,工作十年,三十岁时再进入学校学习,如此反复,这就是不连续的人生。
在明白这一点之后,赫拉利进一步指出,现在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分段式人生下的教育模式,没有性质上的区别,而这种未来的、不连续性的、终身学习性的教育模式应该怎么建设和展开,还没有人知道,而且只有少数的人和公司在尝试。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不再是集中式学习,而是分段式的终身学习。这就是信息技术时代,我们要面临的教育难题。
虽然作者表示了悲观,但我却看到很多人都在做正确的尝试。比如把学校变成知识的采购者,老师变成教练。互联网慕课的形式,也让全球所有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学到全球最好的课程。
现行教育模式已有200余年历史,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对于我们平常遇到的大大小小的考试总会有一个“及格线”几乎决定着每个孩子的命运,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科目的划分限制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对世间万物运行规律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可汗(大家可以查看《翻转课堂,可汗学院》)认为,知识不应该强制性地分出科目和章节,知识似青山连绵不息,思想如河水奔流不止。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社交网络盛况空前的时代,免费、灵活、适合个体、全球共享的教育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
萨尔曼·可汗阐述属于未来的教育理念——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在本书中,他以“可汗学院”的成功为证,分析了当前教育各方面的缺陷和落后之处,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高效的新概念。
当教育没有了贫富之分,课堂没有了年龄之别,实习没有了假期之限,当学生开始为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而学习,教育才能最终达成其目标。我们要相信对于教育是点燃一把火,而非装满一桶水。
柏拉图有句名言: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使人们在孩提时就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体系,教育无需强迫、不能强迫、更无法强迫。任何填鸭式的教育都会使得人们头脑空空,一无所获。只有在早期教育中融入寓教于乐的成分,我们才能更快地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
创造力就是天赋与洞察力,这是孩子们独一无二的特质,这让他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独创性,这与智力有关,但也不同于智力,有时还会让学生显得举止怪异。创造力也许很难被教导和传授,但却很容易被压制,那些理想的学校是为创造力插上了翅膀,那些固执、传统的教育却会将它们抒发的嫩芽给掐掉。
我们都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创造力的人才,但我们却陷入了一个标准化的教育和考试体系之中,就如同你把一堆钢铁、塑料、橡胶送到了标准化的汽车生产流水线上,却想要得到一个与众不同、酷劲十足的爱车,这叫荒谬!
也许在以前我们知道这是个问题,但也难以改变,因为个性化教育需要极高的成本,但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它让我们的一些想象成为了现实:学生们通过观看可汗学院这样的视频来进行自主学习,精熟掌握;实在不会的自有老师或者家长来辅导;其他的时间就用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创造性项目;想去度假请假就走;班上各样人群都有,你可以请人帮忙,也可以帮助别人……
这样的教育,想想就激动,因为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方向——责任心、好奇心、自信心、自学能力,最后是创造力!
想象未来我们的孩子就像《安德的游戏》中一样,通过互联网、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甚至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刺激大脑神经元凸出的链接,定制化的学习。
人工智能的崛起会造成人类社会大规模的失业,而这一次的失业和过去发生的失业很不一样,它会让大部分人都变成“无用之人”
这话还是得从特朗普说起。特朗普给美国人讲了一个故事,即外国移民正在抢占美国人的工作机会和种种社会福利,所以应该限制移民,甚至把一部分移民都赶出去。很多美国人都相信了这个故事,开始变得排外。但赫拉利认为,美国人都被特朗普误导了,因为在十几年、最多几十年后,不管是美国人还是非美国人都会面临一种情况,就是大面积的失业,大部分人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说起来,大家对这个话题一点也不陌生,讨论这个话题的学者专家太多了。但在赫拉利看来,大多数讨论都过于乐观了。
乐观的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认为,在很多面对具体问题的领域,比如维修、医生、律师、设计、编程等工作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而那些需要创造性的领域,比如艺术、文学、商业等领域,就是人工智能达不到的领域。但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书写和创造非常高级的歌词和音乐,甚至可以根据某些人的既成品,创作出以假乱真的新作品,比如通过对巴赫音乐的大量分析,谱写出相同风格的新作品。
赫拉利说,我们其实对创造行为是有很深误解的,就拿围棋来说,不管是 AlphaGo,还是升级版的AlphaGo Zero,它们在和人类竞赛的过程中,经常能下出人类棋手无法想到甚至无法理解的路数,这是因为,在创造力方面人类的大脑其实是有一个缺陷的,我们很难想象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比如,在乔布斯设计出 iPhone 之前,没人能想到手机居然还能这样设计,而在 iPhone 之后,所有人都开始模仿,但是没有人能想象下一代手机到底是什么样子,只有等下一个乔布斯出现。但人工智能就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给它设定一个目标,比如下赢这盘棋,或者设计一个比 iPhone 更好的手机,只要人工智能的数据和算法足够强大,它就能“想”出很多人类想象不到的办法来达成目标,这种创造力实际上比人类强大得多。
对人工智能的第二个乐观理由,就是这一次人工智能革命和过去的许多次革命一样,虽然会替代很多工作,却也会创造出很多新工作。比如,美国每次派出一架无人机,就需要三十个人在幕后操作,而美国也曾一度陷入无人机数量足够却无人幕后操作的局面。确实,人工智能革命肯定会创造出很多新工作,但问题是,在1920年的时候,因为农业机械化而失去工作的人可以去拖拉机工厂干装配,但是,在十几年之后,那些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司机、收银员不可能成为刚才说的那种无人机的幕后运维人员。也就是说,人工智能革命替代的工作大部分是基础工作,而创造的新工作大部分是高端工作,二者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你看,人工智能的出现,会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完全不一样。人类工作必然会被人工智能大规模取代,而被取代的人,会享受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红利,基本可以衣食无忧,但这些人并不能真正地融入到人工智能时代中,从而成为无用之人,被社会和时代边缘化。赫拉利说,不要以为自己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不用做到完美,它只要做得比你好,就能取代你。这就是在加入信息技术这个变量之后,工作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
有危机意识是好的,但如果当下教育能有重大改变,我们能够终身学习,打开人生新篇章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书中说的当年全球自由、平等、恐怖主义、战争等等内容,这里就不再做过度解读,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可以好好阅读全书。
最后,写给每个为孩子教育焦虑的爸妈们:
教育是一种类似于园艺的东西。被教育者所蕴藏的一切可能性都在他自己身上,或者说是上帝赋予的,或者说是大自然赋予的,并不是你这个园丁赋予的。园丁很容易做的事情就是用自己的偏见一叶障目,看中了自己喜欢的那几种花草,把别的花草砍掉了。结果是,你想要培养的东西不一定能够搞成,你砍掉的东西却很有把握的被砍掉了。所以优秀的教育者是一个懂得尊重自然的人,不能固执己见,自己原先的设想必须随时修定。看到花园里面长出来的东西有点像样,即使那不是你原来想要的东西,你也要好好培养。看到某一些看上去像是杂草的东西,下手的时候不能太狠太早,因为有很多美丽的蝴蝶在年轻的时候都是很像毛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