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检查孩子作业,发现不该错的题孩子却错了一大堆的时候,我们非常容易发火,而且认为自己发火是很正常的事情。
谁让你不认真计算的?
你这是态度不端正!
有能力做对,却非要粗心做错,就活该被批评!
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些批评起效果了吗?孩子的态度和学习成绩,提高了吗?
如果有效果,那么你可以点击屏幕左上角的“
如果没有效果、效果甚微,或者你想学习其他的解决方法,欢迎继续阅读。
(一)没有一道错题,是孩子故意做错的!
没有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告诉自己:我想做个坏孩子。
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向好性”。
一个孩子如果走上了一条错误的不归路,那么也是他在成长过程中一点点发生偏移的。而不是一生下来就在一个错误的方向。
学习上也是如此。
无论这道题多么简单,孩子做错了,也一定不是故意的。(不是计算能力不过关,便是短时记忆不好,要不然就是书写不认真。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更具体的原因。)
一个孩子,如果能考100分,他会故意考70分。
如果能得到老师父母的表扬,他们会故意激怒我们然后被我们批评。
只是有的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用了错误的方式却期望得到正确的结果。如果没有人看到他的最终目的,没有人给出他正确的引导,他便会在这条路上错得越来越离谱。
比如:尿裤子。
一个三岁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大小便,却在看到妈妈每次给弟弟换纸尿裤时都是抱着他对着他又说话又微笑。这个孩子羡慕,于是也尿湿了裤子。
如果这个妈妈懂得,这个三岁的孩子因为受到了忽视才做出这种行为,她就会多陪伴这个孩子,他便不会再用这种错误的方式以期获得妈妈的关注。
可是如果这个妈妈不懂得,她会批评这个孩子怎么光知道添乱?这个孩子就会凌乱:为什么弟弟尿湿了,妈妈对他笑;我尿湿了,妈妈却对我吼?是不是我做的程度还不够?于是,他继续“添乱”,以期换来妈妈的关注,结果却被妈妈越来越厌烦。
再比如:讨厌老师。
我们上学的时候,总能看到有的同学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而不愿意认真听课、学他教的科目。可是,我们讨厌老师的原因多半是这个老师做出了“我们认为”对我们不尊重或羞辱的事情。
我们不去好好学习这门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业上的退步,和老师对我们的更加否定与不尊重。
我们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这样走着。用这样“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对抗着。
或许,令人唏嘘的是,也许到最终我们才发现:人家根本没有伤,只是我们自己加戏罢了。
(二)孩子抗拒的背后,是一颗“无助”的心
当我们发现孩子做错了很多题,先别着急骂他们。
如果我们缓一分钟,认真看一看我们的孩子,体会一下他们在面对布满了红叉的卷子(习题集)的时候,感受是怎样的?
他们的心情一定不会比我们好多少。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批评他们的时候,就是在给他们“雪上加霜”。
上一部分已经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故意做错题的,背后一定有更具体的原因。而这个原因或许孩子没有发现,所以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内心无助,甚至自暴自弃。
只是有的孩子,“无助”的情绪会用对抗表达出来。
——我就是这样啊!我不想再做了,反正也不会全对!我就不做!
有的孩子,“无助”的情绪会用沉默表达。
——父母批评就听着,父母要重新做就重新做,只是他的心是麻木的,机械的,对结果无所谓的。
我们要试着看到孩子这些表象背后那颗“无助”的心。
这才是我们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第一步。
如果你看不到,你的眼里就只有问题,你的嘴里便只有批评。孩子从你那里得不到支持,得到的只有无休止的失望和否定。
(三)为什么叫“约定”而不是“惩罚”?
关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最近在帮助我儿子淏仔调整学习状态。
他一二年级学习习惯不错,三年级开始不需要我陪着写作业。那时妹妹刚上一年级,我的工作也越来越忙,然后,我就彻底对淏仔放手了。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淏仔的一些好习惯已经消失不见了。(由此可见,“跟进”的重要性。)
上一次期中考试,淏仔总成绩在班里排第19名,老师竟然还说他进步了!
五年级了,不能再糊里糊涂下去了。而且淏仔看到妹妹成绩基本稳定在班级前三,也挺着急的。
于是,我们在友好沟通之下,决定:我每天晚上至少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陪淏仔学习。
我的情况:
语文,我很不拿手,自己当时上学的时候就没学明白,最讨厌做阅读理解;
英语,虽然不知道怎么考出的CET-6,但好歹还能帮他复习;
数学,我想我能辅导他到高中。数理化,一直是我学习最轻松、考分最高的三个科目。
淏仔的情况:
语文,三到五年级,淏仔基本都在班级前十,还好,没随我。
英语和数学这两年相对弱,排名都在二三十名了。尤其英语,前段时间一个测验之后竟然崩溃了,哭着对我说“他学不好英语了”。(当然,这只是他的错觉。)
所以给他辅导的重点,主要是数学和英语。
这里,我只举数学计算的例子。
当我第一次给他检查口算的时候,发现一页30道的口算题,竟然错了6道。而我们的约定是:“错一道,补10道。”
脱式、应用题也有相应约定。
为什么叫“约定”而不是“惩罚”?
因为惩罚多半是为了让孩子感到痛苦,是大人单方面决定的规则,是大人发泄愤怒的一种方式。
而约定是双方都同意的,在事前就说好的规则,而且约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一定的压力,压力之下才会更认真,才会有进步。
可想而知,为什么淏仔的数学成绩那么低?因为计算出错太多!
口算题,计算出错;
脱式题,计算出错;
应用题,依然计算出错。
第一天,辅导作业的时间,数学单项就占了整整一个小时。
因为计算错了,补做;补做的题又错了,再补做……补做到淏仔烦躁、发怒,我依然坚持我们的“约定”,并告诉他:
——“这样做,是为了让你养成好习惯,不是为了让你痛苦。”
淏仔懂,他明白妈妈想要帮助他提高的心情。所以他烦躁的时候,可能到客厅转两圈,可能躺在床上捶两下枕头,还可能趴在我的腿上呆一会儿……
心情平复一些之后,回来继续补做。
当我们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的时候,孩子虽然在惯性下依然会有情绪,但是这个情绪不是与父母对立的,而是对问题产生的情绪。
当我们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的时候,孩子更容易看到问题的本质,也更容易从我们这里获得支持,有能力做出改变。
(四)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懂得给孩子“力量”
再糟糕、再失败的事情当中,都有值得我们认可的点,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
当淏仔第一次主动说:“妈妈,我要检查一遍,再给你检查。”
我笑着对他说道:“嗯,懂得检查了,有进步。”
(孩子自己主动提出的改善方式,孩子会更加主动,而且持久。如果我强迫他必须检查一遍才能交给我,他就会感觉到被动,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抵抗。11岁的男孩,非常需要更多的选择权、自由的空间。)
当我发现淏仔从错6道,减少到2道时,我对他说:“不错,认真多了。”
当我们总结出淏仔计算出错的具体原因时,我说:“真好,今天又有收获了。”
我们不但要有一双“慧眼”,更要懂得给孩子力量。
每一次辅导学习之后,都要让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一点。如果你做不到增强,那至少要保证不要让它消失一点点。否则,孩子不但讨厌你给他辅导,而且还会更加自卑。
比如,即使是最痛苦的第一天,我们奋战了一个多小时的计算,我最后依然给了淏仔肯定:
“今天虽然做了这么久,你也有些烦躁,但是妈妈看到你一直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依然按照约定完成了几次补做,直到最后一次全部作对。这个过程不容易,你做得不错。妈妈相信,明天你一定还会有进步的。”
学习上、态度上、过程上,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我们就一定能发现可以肯定的细节,然后去肯定他就好。
你若说:“孩子一点儿值得肯定的地方都没有。”
那么,我敢肯定地说:问题一定出现在你身上,而不是孩子。你一定戴了一副有色眼镜,过滤掉了孩子所有的进步和优点。所以,我建议你好好反省一下。而且,当你看不到孩子任何好的一面时,请不要辅导孩子学习,否则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孩子学习状况,都将越来越糟糕,得不偿失。
【文末分享】
我们这种状态持续十天了。分享一下我们的实战收获,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淏仔计算出错的原因:
(1)书写不认真,自己在草稿纸上写的0、1、3,自己都不认识,潦草的特别像6、2、1,自己都有认错的时候。
(2)忽略小数点。
(3)从书本上抄到草稿上的时候,把数字抄错。
(4)多位数乘法,在草稿纸上列竖式的时候,位数对不齐,导致错位。
解决方法:
学会检查,主动检查,反向检查。
用整洁的草稿纸,标明题目序号,认真在草稿纸上计算,按顺序依次往下使用草稿纸。
对“草稿纸”如此要求的目的:
草稿认真了,就能减少一半出错几率;
自己检查的时候,一目了然;
出错的时候,查找原因一目了然。
以后改善的点、注意的点,方便总结。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侵立删,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