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现状: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家庭氛围越差心理负担越重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承载着父母全部的爱和希望,他们一方面生活在父母为自己提供的爱的暖阳里,另一方面,也被高期望、零沟通、强制性等种种压力裹挟着,从角色上来讲,孩子相对于父母来说是被动接受的一方,面对父母“都是为你好”的爱,孩子必须无条件接受。

在这种“爱”的压迫下,很多孩子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被理解,不被关注,自己的情绪得不到排解,最后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孩子坠楼、校园暴力、叛逆等事件频发,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基于此背景,腾讯育儿联合企鹅童话面向社会发起调研,旨在了解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本报告重点包括:

青少年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任务和考试,父母对成绩期望越大,孩子的压力越大。

家庭教育方式、氛围是否和谐,影响孩子的性格、社交、和情绪发泄方式。

10%左右的家长很少关心孩子身心发展,超四成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近三成学校虽然开设了但并不怎么上。

对于孩子坠楼等极端行为,超八成家长认为是孩子的“抗挫能力差”。

青少年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任务和考试,父母对成绩期望越大,孩子的压力越大。70.2%的家长表示,自家孩子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任务和考试(69%),其次是人际关系(15.7%),学习阶段越高,孩子的学习压力越大。

父母对成绩期望越大,孩子的压力越大。

调查数据显示,父母要求孩子的成绩“一定要优秀”,其压力“很大”的占比明显要比“努力就好”、“成绩不重要”高。

在孩子一路成长和学习中,离不开“分数”,小升初,看分数分班;初升高,看分数录取;考大学,更离不开分数。几乎分数成了孩子“前进”的唯一标准,也成了决定未来怎么样的唯一标准。

父母要求孩子每次都要取得好成绩,结果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负担,还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尤其是在高考阶段。孩子为了学习、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往往牺牲了很多玩耍的时间,牺牲了自己很多的爱好。即使不愿意也必须要学习,心里可能就容易抗拒了。

孩子内心是不快乐的,没有真正的快乐。长此以往结果可想而知了。

家庭教育方式、氛围是否和谐,影响孩子的性格、社交、和情绪发泄方式。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用户中,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51.9%的孩子首选与父母交流,其次是“憋在心里不说”(35.1%)或“大哭一场”(33.9%)。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经常被打骂、发脾气,则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和沟通欲下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从未”打骂或对孩子发脾气的孩子选择“与父母交流”的占比(64.5%)明显高于“经常”打骂或对孩子发脾气的孩子(36.4%),相应的,当遇到烦恼时,选择“憋在心里不说”的占比最高的是经常被打骂或被发脾气的孩子(46.3%)。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往往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表情等身体语言传递。尤其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他们首先会通过观察父母脸上的表情来判断家长是否生气,所以如果家长经常发脾气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首先会让孩子不自信,变得“看脸色行事”,让孩子变得没有自我认同感。其次会让孩子害怕父母,对父母的信任度下降,当自己遇到烦恼或闯祸的时候,不敢跟父母说,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严重影响着孩子对父母的倾诉欲、社交。

争吵越多的家庭,孩子倾诉欲望越低。

调查数据显示,家庭吵闹次数越频繁,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欲望越少,“非常和谐”家庭的孩子“与父母沟通”的占比为61.5%,而“经常吵闹”家庭的孩子这一占比仅为21.8%。

相对应的,家庭关系越不和谐,孩子越喜欢把烦恼“憋在心里不说”(51.4%)。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争吵越多的家庭,孩子沉迷于网络的概率越大。

参与本次调查的用户中,“经常吵闹”的家庭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占比43.7%,而“非常和谐”的家庭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占比仅有18.2%,远低于前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争吵越多的家庭,孩子社交圈越少。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家庭氛围“非常和谐”的孩子在学校拥有很多朋友的占比34.4%,这一数据要远高于“经常吵闹”家庭的孩子(仅为19%)。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争吵越多的家庭,孩子性格越内向。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氛围“非常和谐”的孩子58.6%性格偏外向,而“经常吵闹”家庭的孩子55.1%性格偏内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性格越内向,负面情绪发泄方式越内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性格内向的孩子在情绪发泄上,更倾向于自我消化,而外向的孩子相对会选择一些外显的方式把情绪发泄出来,比如“找朋友倾诉”(63.9%),“大胆发泄”(69.9%),或“与父母交流”(63.7%)。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许多心理学研究也证实,家庭氛围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表现,更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让他健康成长就可以了,但这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完全不够的。物质的满足是最基本的,而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关爱、陪伴才能让孩子的精神世界更富足,也能让孩子拥有更健全的人格。

10%左右的家长很少关心孩子身心发展,超四成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近三成学校虽然开设了但并不怎么上。

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整体还是比较重视的,在参与调查的家长中,近60%的家长对于“学习与心理健康发展一样重视”,近30%家长“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关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视”,仅有10%左右的家长很少过问或从不关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未关心”的群体中,父亲占大多数。

在本次调查中,有76.9%的家长表示会经常与孩子沟通学校的情况,有21.7%的家长表示偶尔沟通,“从未”与孩子沟通过学校情况的家长仅占1.4%。

从参与调查的身份来看,父亲“从未”沟通的占比略高于母亲,“经常”沟通的占比略低于母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了家庭,学校是孩子的第二重要成长环境,学校的文化风气、教师团队素质、同学情谊相处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是学校对此的关注度略显不足,参与本次调研的家长表示,孩子所在的学校中有50%左右开设了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但其中有29.6%的学校“虽然开设了,但不怎么上”,甚至有46.2%的学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重视。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学校或者家庭,而是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

一方面家长要发挥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作用,做好监督和陪伴,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双管齐下,才能让孩子全方位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坠楼等极端行为,超八成家长认为是孩子的“抗挫能力差”。

如何看待现在社会频发的青少年轻生现象?更多的家长认为是孩子的“抗挫能差”(81.5%),其次是“过于悲观、自卑、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70.2%)。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对于越来越多的孩子轻生或发生极端行为很难用一句“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太差”来解释,就像成年人觉得生活压力大、扛不住也会时不时有极端想法出现一样,这种极端负面情绪是在很多压力作用下的产物,比如:学习的压力,家庭的矛盾,在学校遭到孤立或霸凌等。

基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思考以下几点:

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父母是不是参与的过多。

我们这一代人总说与父母那一辈有代沟,因为他们都是老一辈的思想,觉得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我们。但现在角色转换,自己成为了父母,是否也将这种互相不理解“发扬光大”了?

归根到底就是父母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参与过多,怕他们走弯路、做不好、以后吃亏,跟着孩子一起焦虑、着急,只要没按照自己的意愿走就觉得孩子不听话,这个过程中父母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孩子对自己安排的事情的完成度上,从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想法和感受。

当这一切都没有按照预期发展时,家庭矛盾可想而知了。所以,父母可以为孩子做人生安排,但当产生矛盾时,父母不要想的是自己的不易,也要听听孩子想说什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道路。

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压得家长们喘不过来气,他们不想让这种事情再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想让他一出生就能有选择权,为了能让他们以后过的更好,于是按照各种标准来衡量孩子,这让孩子的人生无论是目的还是过程,都像是被一手策划好、书写好的剧本,一旦表演不好,编剧们就会暴躁、懊恼。

这可能就是孩子们用极端方式反抗父母的根源之一。

”放手“意味着允许孩子走弯路、犯错误。很多家长会认为只要自己稍微管的松点孩子就懈怠了,长此以往该如何是好?

然而,事实证明,往往家长越是管控严厉,孩子人生失控的概率就越大。哪怕孩子在学生时代按父母的要求走下来了,步入成人世界后也一定会经历失控的人生。

父母不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剧本,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宽阔的舞台,为其伴奏、鼓掌,只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限定好舞台的边界,相信孩子一定可以跳好自己的人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