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传真|每月“四堂课”:一个场站的教育“加减法”

凌晨一点,宿舍内呼噜声此起彼伏。

像往常一样,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场站通信连指导员张瞳开始查铺。此刻,三楼的学习室仍亮着灯。推门进去,张瞳看到线路维护技师张子辉正埋头写着什么。

“子辉,怎么这么晚还不睡?”

“唉……这不刚休假回来,落下‘作业’太多了。”张子辉无奈地说,“白天工作忙,没时间,只有晚上这会儿来补。”

为了确保每月教育检查时不被通报,官兵休假归队,任务之一就是要尽快补全落下的教育笔记。

“这样补笔记,既影响正常工作,又达不到教育效果,只会给官兵增加负担。”那晚查完铺回来,张瞳一直在琢磨,能不能找到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办法。

今年初,场站政工会上,本该汇报连队年度工作思路的张瞳,将这个问题抛了出来。这一话题很快引起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搞教育不能等同于抄笔记,更不能让教育成为官兵的负担。现在,我们最应该探索的,就是如何努力实现减量增效,确保教育走心入脑。

场站党委常委会上,政治工作处将部队教育说理性感染力不够、多乱繁杂、抄笔记代替搞教育等问题摆了出来。党委一班人认识到,必须下大力彻底解决这个矛盾。

“机关要深入调查研究,拿出科学可行的办法,真正将教育负担‘减’下来,将教育质效‘增’上去,提高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场站领导达成了共识。

一场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加减法”的探索创新开始了。

每月“四堂课”:一个场站的教育“加减法”

■李鹏飞 王宇

从“抄笔记”到“写心得”

又是一个周二晚上,连队每月的集中授课时间到了。

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场站警卫连官兵围坐一堂,认真倾听上等兵常江的体会发言。

从“抄教育笔记”到“谈心得体会”,入伍一年多来,常江经历了场站教育模式创新的前前后后——

今年初,场站教育座谈交流会上,官兵们七嘴八舌,纷纷“吐槽”日常教育笔记——

“每个月的教育都二三十课,笔记抄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一想到每次休假回来都有几十课要补,连休假的心情都没了……”

机关调研后发现,2019年场站官兵每月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次数过多。警卫连指导员吴银坤说:“有时,一周之内集中教育好多次,根本来不及备课,授课效果可想而知。”

联系实际才能解决问题。该场站常年外出伴随保障,战训任务重,人员长期多点分摊,教育时间相对紧张。

管理部门检查保密教育,保卫部门检查法纪教育……上级机关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检查一项不会少,哪一项没有按要求落实,基层都会被通报。

“要落实好这些‘刚性’教育内容,时间和精力上难免会捉襟见肘。”一名指导员坦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规定:“旅、团级单位应当从实际出发,加强统筹协调,搞好结合,在落实上级指示要求的前提下,行使对教育内容的调整权、教育时机的选择权、形式与方法的决定权、经常性思想教育的自主权。”

细致分析部队当前情况后,该场站政治工作处逐条逐项梳理教育内容,科学统筹,规范组教,合并同类项,删减多余项,聚焦中心项,将授课数量定为每月“四堂课”。

“我们规定,每周集中授课一次,每月只上‘四堂课’。”该场站政治工作处干事闫辉说,“四堂课”中“理论教育”紧盯创新理论,坚定信仰信念;“思想教育”紧贴形势特点,搞好引领疏导;“战备教育”聚焦使命任务,砥砺战斗血性;“管理教育”着眼单位实际,提升建设水平。

此外,该场站还把安全、法纪、计划生育等教育任务化整为零,融入“四堂课”一并组织。

教育不在多,关键在于是否走心入脑。与2月份共计19课“对仗”工整的教育提纲相比,上等兵常江3月份只写了4次教育作业笔记。在管理教育心得体会中,常江这样写道:“身边的安全隐患这么多,我们警卫执勤、应急处突作用很大,容不得疏忽。”

该场站政治工作处教育干事戴晓寒深有感触:“官兵们反映,这样的教育废话少、笔记少、干货多、启发大,很接地气。”

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场站官兵守望战鹰起飞。朱 矗摄

当“自主权”遇上“刚性”检查

“四堂课”教育模式运行伊始,该场站不少官兵心里犯起了嘀咕。有的指导员感觉心里没底:“愿景很美好,执行起来阻力可不小!”

“四堂课”教育模式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

今年6月,全师安全大检查如期而至。果不其然,检查防线工作时,师保卫干事指出:汽车连每季度开展一次防线教育的规定未能落实。

场站政治工作处副主任周锋解释道:“我们防线教育是结合‘四堂课’教育中的‘管理教育’一并组织的。”

“从你们的教育笔记上看,怎么体现不出开展防线教育的痕迹?”保卫干事翻看一名士兵的教育笔记本后追问。

“近期行车安全压力增大、官兵休假愿望较强,容易因工作疏忽造成保障车辆剐蹭飞机,我们将现实情况融入管理教育,及时纠偏正向,增强官兵防线安全意识……”汽车连指导员孔德臣应答道。

“这样虽然也能解释得通,但防线工作事关空地安全,你们这样做,是不是有‘打擦边球’的嫌疑?”检查结束,保卫干事还是将这条“问题”带走,并将情况报给了师宣传科。

月底,恰逢师宣传科科长黄兴到该场站检查工作。他借机详细了解了这个场站探索教育“四堂课”的前前后后。

翻开汽车连6月份管理教育提纲,黄兴发现,薄薄7页纸上涵盖了季节性事故预防、防间保密、安全法纪等多方面内容,每一项都与单位实际紧密联系,授课时间也不长,每堂课不到1个小时。

每次上课前,指导员孔德臣都会请官兵们和他一起探讨授课内容,把连队的好人好事等鲜活事例融入教育课,收到很好效果。现在,汽车连官兵凝心聚力,正瞄准“安全行车44周年”的年度目标努力。

“你们这个做法与单位实际联系紧密,统筹有力,我觉得值得肯定!”黄科长很兴奋。

课时“减”了,质效“提”了

当笔记、登记不再作为教育考评的主要依据,教育效果又该如何衡量?

一次回访中,该场站政治工作处干事黄伟向四站连的官兵连发三问——

“这个月的4堂教育课都讲了什么?”“听了这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大家的现实反映又如何?”

今年3月份起,该场站政治机关干部多次到基层单位上门听课,与官兵一起讲心得、谈感悟。

如今,该场站“主官谈话看思路、官兵交流看理解、查阅资料看落实、观察风貌看实效”的“四看”考评新模式逐渐成形。直扑基层,查验质效,这一做法立起了教育考评新风尚。

该场站还将所属基层单位划分为4个教育协作区,每个协作区每月负责推出一堂“精品课”,分享给各单位。如此一来,“减负”腾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更好地运用到“提质增效”上。

每到月底,该场站的教育“峰会”拉开帷幕。会上,政工骨干们反复打磨下个月的教育提纲。随后,他们采取“点将”的形式,随机抽选政治教员上台讲课,集中研究施教方式。

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场站将士兵请上“讲台”唱主角。张起兵摄

教育协作区负责人、通信营教导员容合龙说:“经过授课人备课、协作区集体修改、负责人把关、机关和领导审核这4个关卡,教案质量大幅提高!”

6月中旬,上级机关在半年工作检查中发现,该场站一些官兵的每月教育体会不足4课。进一步了解情况后,他们发现,原来是休假归队的那些官兵没有补笔记。

那落下的课怎么办?

“官兵休假归队后,我们主官集中串讲补课,搞好谈心教育。大家只要登记1次体会式笔记就行。”指导员吴银坤回答。

前来检查的教育干事说:“以前,受教育的人疲于抄提纲,机关检查的人忙着翻本子。没想到,你们一次集中串讲就基本上解决了问题。”

不仅“有意义”,也要“有意思”

教育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

这个场站推行每月“四堂课”的教育模式,“减”的是冗杂的内容、教条的抄写、老套的手段和官兵的额外负担,“加”的是科学组教、合理施教的创新方法和官兵的认同感。

一天晚饭后,官兵们刚领到手机,就收到该场站医院副院长姜炳乾推送的一条微信。“我为我是一名人民军医而骄傲自豪!”姜副院长的推荐语简单直白。

点开链接一看,原来是场站医院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微视频作品《左臂“红十字” 右臂“空军标”》。

视频中,空军军医的“仁心、仁术、仁德”贯穿全片。看完这个短视频,一名士兵留言:大医精诚、厚德博爱,你们是最美逆行者。

疫情期间,人员“不聚集”防住了病毒,却也给“信息病毒”创造了空间。那段时间,一些官兵被网络上虚虚实实的信息所扰。现实情况是,疫情期间不合适集中起来开展教育。为解决这个难题,充分让“四堂课”落深走实,他们在“微”字上下功夫,在“快”字上见成效。

该场站依托自主研发的“穹窿视听”平台,搭载“推门听课”系统。打开平台主界面,“四课教育”“时事热点”“夸兵赞干”等栏目映入眼帘,林林总总共6大类800多条推送内容,非常丰富。连队将教育内容录制成网课,上传到平台后,各基层单位官兵在教室就可以打开电视,观看教育视频,教育开展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同时,机关还利用这个平台,适时转发权威声音,及时廓清官兵的思想迷雾。

丰富的教育资源,离不开群众性教育平台的孵化。该场站各基层单位积极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主动将士兵请上“讲台”唱主角。

警卫连的“警卫讲坛”、通信营的“书香门第”讲堂、汽车连的“强军工匠讲强军”论坛、场务连的“骨干讲堂”以及场站医院组织的心理行为训练等,各有特色。这些基层教育“品牌”,充分发挥了“酵母”作用,让教育“有意义”的同时也变得“有意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唯有因时而变、应势施教,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让教育鲜活起来、务实起来,更好地服务备战打仗。

减负不仅是做减法

■李 欣

时代变了,对象变了,教育也必须跟着变。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军队中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的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紧贴任务实际、紧扣官兵思想,与时俱进、主动作为、提高质效。

然而,当前一些部队教案质量不高、授课形式不活、官兵感悟不深等现象仍然存在。我们必须主动聚焦教育任务,着眼发挥教育功能,来一场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减法”探索创新。

“减”要盯着过度留痕。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重复发提纲”“月末补登记”等现象之所以还存在,根源在于求大、求全的形式主义没有除掉。如果教育落实中走形式、做样子,不仅占去官兵大量时间精力,还会让受教育者缺乏获得感,必然降低教育的“性价比”。

做好教育工作的“减法”,既要果断减掉纸上的“形”,统筹教育任务,精简登记内容,更要深层改变思维的“式”,扭转“迎检式”“登记式”教育局面,落实“瘦身计划”。

“增”要围绕教育实效。教育从来以育人明德为根本主旨。当前,世界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格局深刻演变,新生代官兵思维理念新颖。教育工作只有真正聚焦服务中心,才能不断激发官兵备战打仗热情。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加法”,就是要紧贴形势任务实际,落实好“增肌计划”:增厚教育底蕴,提高教案质量,练强教员队伍,继承教育传统;增加平台资源,抢占网络新阵地;增进互动交流,抓好辩论式、启发式、群众式教育,组织“兵言兵语”活动,提升教育参与度、渗透力。

“减”与“增”要辩证统一。“减”是“增”的前提,只有减掉多余的教育动作,才能节省更多的教育精力。“增”是“减”的目的,减去多余的登记统计,是为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官兵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创新教育模式,力促减量增效,必须破立并举、久久为功。唯有真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增质提效,方能走进官兵内心,唤起强军奋进的磅礴力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刊于12月9日《解放军报》5版

来源 | 解放军报、学习军团(ID:xuexijuntuan)

监 制:王士彬 张晓辉

编 审:欧 灿 邹 菲

责 编:杜海丰 周 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