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TOP1不是清华附北大附!为什么是这所学校?

人大附中在近几年,或者说近十多年有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出现在北京家长们的视野中,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成绩都比较突出,不论的在海淀还是整个北京,都有压倒TOP1、2附中的事态,那么人大附中这个地位是怎么形成的呢?或者说他是怎么变得如此优秀受人追捧的呢?今天小编来分析一下,当然也仅代表个人观点。大家也可以底部留言讨论沟通。

人大附中建校于1950年,建校史也算不上北京最长的,早期的历史也算不上最辉煌的,虽然挂名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区也离得很近,其实受人大的影响其实不算很大,且人大相较于TOP1、2来说也不是最强的后盾。

人大附中的崛起,很多人都说和一个人有关系,她就是中国教育时代人物、北京教育终生成就奖的刘彭芝,她1974年调入人大附中,任数学教师,班主任。1985年开始接手数学实验班,1989年任人大附中副校长,1997年06月任人大附中校长。

在此之前,人大附中其实在四中面前还一直是个小弟,但是那时候四中有个弱点,就是没有初中部,也就是差不多从那时候开始,刘彭芝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机遇。联合北京市华罗庚学校,简称华校后称仁华,前几年没了,优化了超常教育实验基地,也就是超常儿童的全市海选。

差不多从98年开始人大附中就每年组织全市4-5千小学生统考,选拔出最优秀的400人进入1-8班。实际上此时对于人大附有用的只有1-2班的100人。而此时的人大附初中对外只招2个班,刨除其他特长生和人大子弟,只有1.5班,即60人左右,而且这60人是签约的6年一贯制,也就是说从98年的小升初开始,人大附中就开始筛选生源了。

那时候就面向全市选拔智商的办法是“迎春杯”。每年1等奖20人左右,2等奖40人左右,3等奖200人左右。就相当于清华北大在京招生总人数的50%了。四中只能在其余的学生中选拔。差距就在于小升初的那60多个人。所以差不多从04年开始每年清北的录取人数,人大附就比四中要多近60人左右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迎春杯”选拔智商这事确实有待商榷,不过成绩太低确实是不行的。其实不仅仅是全市海选,那时候刘校长之所以厉害,是因为给了迎春杯获奖学生的承诺:免费+免试、请最好老师只教一个班、校长亲自接待参观学校等等,三年后的结果也果然不负所望,除留本校的外其余所有人都考入市重点,近一半是top1,这也算另一个学校逆袭的原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年刘校长也是实验班的班主任,推崇的就是自学和题海战术,一年学完初中数学,一年学完高中数学,高中三年没事干就学大学微积分和数论,晚上就是做题,玩个游戏还被批评教育。组织个球赛还被老师批评不务正业。虽然现在看来那时候这样的教育有些严苛,但是也就是这样的教育,培养了一批一批的优秀学生。

今年清北录取人数也出来了,人大附中还是压倒了TOP1、2附中,其实可以看出来,北大附中采用的是单元制,现在叫书院制的走班教学,采用了不一样的单元,进行不同的上课,清华附中是非常传统的中国中学班级制,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人大附中将北大附中和清华附中合二为一,给予了学生很大自由,又有强大的纪律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的实力对比来说,近几年来看,人大附中明显是更加新潮更加强大,四中从生源方面还是要差了很多···(本文转自海淀小升初资讯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