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快3岁的浩浩,坐在小桌板前,跟着老师认图片上的内容。
“这个小宝宝在干嘛呀?”图片上,一个宝宝正在脱衣服。
浩浩懵懵懂懂,回答不出来。
小小的教室里,空调的风暖暖的,浩浩的脸上热出了小红晕。
老师放下照片,轻轻地把浩浩的外套脱掉,“这是脱衣服,和图片上的一样,对不对?”
浩浩点点头。
孟女士透过玻璃窗,盯着浩浩看,看着儿子近半年来的进步,她的心里又甜又酸。
“浩浩一岁多的时候,还什么都不会说。我们带他去看了医生,怀疑是自闭症。”孟女士说,去了好几家医院,都是相同的诊断,她差点崩溃。
后来浩浩又长大了些,在朋友的介绍下,今年7月,孟女士带着浩浩来江干区海亮融爱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
没几天,浩浩开口了。孟女士的心放下了一半。
每天,母子俩都坐高铁从德清来杭州做康复,浩浩正在一点点进步着。
在中心里,像浩浩这样的孩子,有不少。
自闭症的孩子,一般都会被叫做“星星的孩子”。
2020年12月10日,由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守护“星”行动试点项目启动了。
浙江海亮慈善基金会将出资,在浙江省内资助有需要的自闭症家庭,给予一年或者半年的免费康复治疗。
项目将在杭州拱墅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及台州黄岩区展开试点工作,通过心理咨询、法律咨询、专家讲堂、融合服务、康复治疗等方式,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旨在建立针对自闭症家庭的社区关爱模式,尝试构筑更为有效的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社会支持系统。
作为一家专注于妇女儿童公益慈善事业的基金会,自2014年起,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就开始关注自闭症儿童家庭,相继通过开展公益项目、设立自闭症专项关爱基金等形式,开展康复活动、公益讲座、主题沙龙等公益服务,累计服务自闭症家庭500余户。守护“星”行动计划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形成服务标准,未来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让更多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能够在社区得到贴身支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