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有网友描述了自己孩子的日常作息,看着都觉得挺累的,看看这是你家孩子的现状吗?
@xiaowei7758
19楼教育网友
家有二宝,大宝刚刚初一,学习成绩班级中上,偶而前茅。虽然之前小学毕业时老师也进行了宣导,周围的亲友也告诉了现状,还是对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时间及量的变化感到诧异。
初中第一个月开始,每天放学最早一次下午5点半,最迟6点半,基本6点放学是常态,(按学校规定放学时间是4点40),20分钟到家,吃饭20分钟后,赶紧做作业,最早一次做完9点半(只有1次),最迟11点45分(非周末),正常做完作业时间是10点半到11点,还要家长签字啊配合什么的,弄好洗完澡睡觉总在11点半左右!
我真的不明白,每天拖堂一二个小时,作业量四五个小时,对初中的孩子好吗?不光是身体发育上,对学习教育提高巩固上好吗,非要这样才能有成效!现在进入10月,5点半开始已经天摸黑,6点半到家彻底黑,老师也不告知具体几点放学,许多家长校外幕色中瑟瑟发抖等个一个多小时很正常(万一早放了呢)。
也许有人会说可以叫孩子自己回家,可天已黑公交车不知道又要等多久,大家懂的。而且孩子已经饿得要扑食,回去还有那么多作业要写,接回家是最快的方式。然后第二天6就要起床,10月以后中午没有午睡了,相当于每天6点睁眼,晚上11、2点才能闭眼睡觉……我想我们上班族也很多不至于此。
不知道有没有同感的家长,我是真不觉得学校这样的教育模式好,无处诉说,来这里吐槽一下,希望大家勿喷,虽然说宁愿孩子现在苦一阵子,不愿孩子将来苦一辈子,这种鸡汤也是因人而异,前提总是需要孩子能正常身长发育吧,哎,说多了都是愁。
昨晚又是6点45分到家,7点钟开始做作业,做到11点半还在背什么给爸爸听,我是扛不住睡着了,不知道他们睡下几点了,有意思的是第二天要开运动会,班主任老师还在群里说今天早点休息,明天6点50到学校再排练一下,我想班主任大概忘记任课老师的存在了……
对此不少网友都表示自己家“情况类似”:
@芯蕊81
我家也这样,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半睡算早的,有时候到12点,看看么都好像真的很认真在写作业,想想心疼,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
@风行天下922
确实如楼主所说啊!我孩子初二,每天晚上到家快6:30,吃饭洗澡后7:00写作业,作业太多了,每天都做到11:00多才可以睡觉(需要说明一点,孩子成绩非常好,作业并不拖踏),早上6:20不到就要起床。
@点点愁2009
家有初二女娃,情况类似,就当是对毅力的考验吧,就算成绩不是很优秀,能够认真完成繁琐的作业,相信以后也能应付繁重的工作。
有网友总结分析了几点原因,并指出如何能保证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保证后面的学习不受影响:
@lily_2850
我家的也是公办初中,初一,特别是第一个学期,跟你家的情况类似,每天作业都基本做到11点以后,而且我家就在学校对面,路上的时间可以忽略,却依然每日都要做到很晚。
分析总结了孩子作业完成的情况,造成晚睡的情况基本有以下几点:
1、学校里的作业完全带回家来做。
2、进入学习状态不是很快。孩子到家,吃好饭,休息一下开始学习也基本要从7点开始,而且完成作业的顺序一直都喜欢由难到简,有时候碰到难的地方,单科学习时间就花的长了。
3、初中较小学知识内容本来就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点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为此,整个学期我这个老母亲也有些焦虑,楼主的心情我感同身受。
我咨询过班上有些完成早的同学家长,这些孩子在学校很会利用零散时间,课间,自修都用来完成各项作业,这样每天学校就可以完成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作业,到家再花不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剩余的作业。这样早睡休息好精力充沛又可以保证第二天的高强度学习从而进入良性循环。我跟孩子做了这方面的提醒也努力朝这个方向调整,有效果。
另外我建议孩子完成作业尽可能的先完成简单容易完成的,有些难度的可以放到后面来做,这样可以对自己有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尽快完成其余的学习内容。
调整了一个学期,从第二学期开始,情况有了改观,所以建议这位妈妈先努力观察分析孩子晚睡的原因,多跟老师以及周边家长了解一下其他孩子的情况,然后再具体做相应的改进,以帮助孩子尽快的找到自己的节奏,顺利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业。
新闻多看点
往期我们也给大家介绍过不少杭州的学霸了,志玲整理了一些他们的学习经验。
1
自律的人才走得远
今年第6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竞赛上,杭州学军中学的梁敬勋同学斩获了杭州第一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
他平时喜欢弹电子琴,打羽毛球和下象棋,很喜欢通过运动来振奋精神。每天睡觉前,他会读一下《21世纪英文报》。
竞赛教练边红平说:“梁敬勋进入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他在高等数学领域,已经走得很远。很多人说学霸就是因为聪明,其实并非所有聪明的人都走得很远,自律的人才走得远。”数学竞赛一般都是四个半小时做3道题,很多同学考完会累得瘫下来。但是梁敬勋坚持到最后,都稳坐不动,这比拼的不仅仅是能力,还有毅力。
梁敬勋曾经说过自己参加竞赛的经过:
刚开始时,他觉得数学竞赛题超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来,他慢慢发现第一次要证明的题目到结论可能是成立的,但在第二次看题时发现并不如此。那一刻,他说自己知道解题过程的哪几个环节是最关键的。
他还兴奋地表示,现在他能编写一两道数学竞赛题。他希望自己进入清华大学后继续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将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
02
家里从小就营造了学习氛围
前段时间,从杭州第二中学毕业的陈逸贤入选清华最强本科生。
陈逸贤自己说,对英文的兴趣,陈逸贤最早是受家庭影响:“我的父母都是大学的英语老师,所以从小有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老妈给我拿了一本《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串读,每天给我半英半中地读一点,一周读一章。从那时候起我就特别喜欢读原著,初高中的时候也是一周刷三本这种速度不停地看。”
上初中后,陈逸贤成了英国科幻电视剧《Doctor Who(神秘博士)》的“骨灰粉”,先后翻译了几十集,曾经梦想要当这部电视剧的编剧。课余,还写了十多万字的英文科幻小说,他说当时在网络贴吧里,自己是大神级人物,有一群粉丝在追随。
“初三后学习紧起来,我就不玩贴吧了。现在我人已经不在江湖,但江湖仍有我的传说。”陈逸贤说完,狡黠一笑。
除此以外,陈逸贤还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语言能力,促进基础科学的研究和交流。仅在大学的3年期间,他有着7次国际会议的参会/展示经历。
值得一提的是,陈逸贤课余积极参与文体活动,3年来跟随集体参加了10余场校级演出。而其本人,还是校艺术团合唱队的一队队员。
添加家长群聊号,和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