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纳芙朗艺术教育机构学员
有一天晚上,我看见女儿的飘窗上摆满了书本,大概六七叠。瞬间,我火冒三丈,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带着严肃的口吻说:“你又把这些书都放在飘窗干什么?”
我生气地走过去,准备把书本放进旁边的小书柜。这时,我发现,原来女儿是在认真地整理书本资料。飘窗上画了书本大小的格子,每一个格子贴有标签,“课外书”“试卷文件夹”“培优资料”“备用作业本”“学校用书”等等。
突然,我想到自己也是上小学三年级时,把父亲的书柜整理了一番,外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其他书籍等等更占一格,每一格贴有标签。那天晚上,父亲找一本书,还找了一会儿。不过,他什么也没说,更没有批评我动了他的书柜。
可是现在,我为何要批评女儿呢,何况她把书本摆成几叠也是想学会整理,我平时不是总爱批评她不注意整洁吗?
我意识到自己错了,连忙用平静的口气对女儿说:“你学会整理房间是对的,可是,书本最好放进你的小书柜里。你放在飘窗,万一刮风下雨,没来得及关窗,不是把书本都打湿了吗?”
女儿乖乖地说:“噢,我知道了,爸爸。”
接着,我回忆从小学到中学,父母从未批评我,包括我去郊外探险弄得浑身上下湿透,把家里录音机拆了还不了原,撕了开本最大的书籍去叠折纸玩具……
一方面可能因为父母忙着为生计无暇顾及我,从六年级起,父亲授权给我,每天作业、午睡条以及有时的请假条都由我自己签字。另一方面,在父母眼里,我的那些举动根本就不算什么错误。
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父母都给了我自由自在的成长空间。联想到我动不动训斥女儿,真是无地自容。
女儿自制什么桂花冰棍什么水果雪糕,我批评了她;女儿在阳台摆满了罐子,用水养着葱姜蒜之类的,我批评了她;女儿书包里满是各种折纸类小玩意,我批评了她;女儿一不留神就拿起大人手机去玩P图,我批评了她……
我为何批评她呢?因为我觉得她“不务正业”,贪玩,作业做得太慢,成绩也不好。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本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啊,失去了求知欲和好奇心,教育的灵魂何在呢?对于孩子们而言,玩,不就是“正业”吗?
“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竞争多激烈啊。你小时候那个年代,大人们都不怎么管孩子。”我内心里冒出另一个声音。我要用这个声音为自己对孩子的管教辩解吗?思来想去,我依旧觉得我错了。
每一个孩子所需要的,不是训斥,甚至也不是管教,而是陪伴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