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前两天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里面把各位爸妈按孩子年龄划成一等、二等、三等公民:
一等公民,是那些孩子已离家上大学的爸妈。
业余生活丰富,忙着旅游和理财,偶尔在空闲的生活里想想孩子。
二等公民,是那些孩子还未断奶的宝妈奶爸。
朋友圈今天是娃会直立行走了,明天是带娃下水了……满屏的爱意和热情快能溢出来。
而三等公民就是,孩子在小学至高中的“苦逼学生家长”。
01
“三等公民”,有多心酸?
“三等公民”看“一等公民”时,总是内心酸涩:
想这些熬出头的人,是如此幸运能躲过教育竞争愈加残酷的时代!
“三等公民”看“二等公民”的时,内心是五味杂陈:
既对年轻的爸妈们抱有“苦日子还在后头”的同情,又略怀一些些等着看好戏的邪恶快感。
而孩子已经上大学的一等公民,面对“三等公民”的叫苦不迭,也是十分不屑的:
“陪孩子上学谁还没经历过?有那么难吗?”
确实,三个等级的公民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理解鸿沟。
“一等公民”作为过来人,口里说着完全理解“三等公民”的辛苦和痛苦,其实她们根本不理解:
她们孩子有在幼儿园就开始学奥数吗?
她们孩子需要幼儿园就开始看《上下五千年》吗?
她们孩子知道什么是少儿编程吗?
她们孩子上学时,需要家长QQ微信打卡拍照吗?
我们三等公民的痛苦,已经脱离苦海的一等公民们真的很难理解。
其实“二等公民”也同样不理解:
“二等公民”看我们“三等公民”,一天天地叨叨着,作业作业,补课补课,内心充满了嫌弃。
毕竟,在她们眼里,娃是全屏式可爱,满格式聪慧。
每次回家看着自己家娃,肉肉的,软软的,亲一口,像吸了仙气一样充满动力。
“二等公民”眼里,充满对娃未来学业的希望,感受不到教育战况日复一日的严峻,和“三等公民”内心纠结的焦虑。
02
为什么“三等公民”最心酸?
度过三等公民的生涯,总共要捱过12个年头。
其实真正艰难的,是小学期的爸爸妈妈们。
因为,孩子小学毕业以后,父母经过六年的千锤百炼,心气早就磨光,肉体已然麻木。
在小升初的枪林弹雨下,基本也对娃有了客观认知。
此时的家长,也不用每日陪做作业(因为给你做,你也做不出),也不用河东狮吼(因为你无论音量还是体力都干不过你娃)。
而小学阶段,孩子各方面都尚未成型,每家如同跑步比赛,动力十足。
毕竟,拼了的优秀概率就大,谁不拼?
所以,最苦逼的就是“有希望要坚持,没希望也不能放弃”的小学家长。
正如班主任日日强调:
一二年级:这个阶段最要紧!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成败在此一役。
三四年级:这个阶段最要紧!低分高分从此两极,成败在此两年。
五六年级:这个阶段最要紧!是驴是马就此分栏,成败在此一举。
那么老师,请问小学六年,哪一年,不重要?!
03
如何当好“三等公民”
为了帮大家在成为“三等公民”的路上没那么累,萌妈想给刚刚成为或即将成为“三等公民”的爸妈们分享几条,做好三等公民的心得:
首先是孩子的心理状态。
孩子刚上小学时,会有一段心理适应期,我们需着重留意,帮孩子完成身份转换:
1.既期待,又惆怅。
虽然期待新环境和新生活,但一时半会儿难以适应,虽然不会像小宝宝那样上学大哭大闹,但内心多少还是有点小惆怅。
这个时候就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阳光的入学引导,比如多描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好玩的课堂知识等等。
2.对学习有好奇感,却难以专心
这个阶段的孩子,注意范围还是比较狭窄,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会忘记别的事情。
他们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不能同时注意几件事情,比如:不能一边听讲一边抄写。
3.乐意和同学交往,但不太懂礼貌
有时候还比较任性,随便,规则意识也不太健全,比如在课堂上,别人在发言,有的孩子还喊“老师”,做事很少考虑别人,以自我为中心。
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帮孩子在起步期养成这3种习惯:
1.规侓作息
学习专注,离不开充足的休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对孩子的精力管理很有必要。
所以每天中午放学回家,最好也能让孩子午睡一会,如果孩子睡不着,在床上躺一会也有助于恢复精力~
2.独立自理
一年级的孩子,逐渐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也开始渴望一种掌控感。
这个时候,就应该把更多的生活自理的机会让给孩子自己做:独立搭配衣裤、洗刷衣物,整理书桌等等。
3.人际礼仪
在与同龄伙伴交往的过程中,总有小矛盾的出现。
我们要告诉孩子,如何处理与其他小朋友产生的矛盾。并且养成有爱心,主动帮助弱小的弟弟妹妹的习惯。
▼
其实,当“三等公民”也并非幸福感全无。
等再过两年回首孩子的成长,会发现:哇,原来我们已经陪伴ta走过了这么多的日子~
因为,孩子总会长大,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当上“一等公民”。
为了孩子高光时刻的到来,大家一同努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