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自己不太会做饭,因为有给孩子冲奶粉的经验,所以米粉冲得也很及时,但是再进一步添加辅食就不会了。
她不是不想给孩子吃点什么,只不过怕孩子咬不动,把她急得抱着半岁多的孩子来找我,把孩子的小牙露给我,让我看孩子到底能咬碎什么。
宝宝半岁左右有一项转变非常重要,那就是饮食结构的变化,到了要给宝宝添辅食的时候,许多宝妈都是跃跃欲试又战战兢兢。
当宝宝长到7个月左右,单一的米粉已经不能满足孩子对营养的需求,辅食喂养也正式进入辅食中期阶段。
给宝宝添加辅食要看啥?出没出牙不重要
宝宝吃辅食和出牙早晚没什么关系,在宝宝6个月左右时,妈妈就可以给娃逐渐添米粉,从稀到稠,从少到多。
其实宝妈大多有这个误区,生怕孩子嚼不碎,因此迟迟不敢给孩子添辅食。但是想想那些出牙晚的孩子,有些宝宝快一岁还不出牙,难道只能一直喝奶粉吗?
让孩子适应食物味道、补充营养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训练他学会咀嚼和吞咽。
当米粉添加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如果可以用勺子熟练地吃进去稠厚的米粉,这时就到了辅食中期,如果宝宝从六个月开始添米粉,那么7~8个月时就属于辅食中期。
幼儿吃食物,实际上是利用舌头与上颚之间的压力将食物碾碎,少部分会利用牙龈,妈妈不必担心孩子没长牙对进食的影响。
7~8个月辅食中期怎么吃?蔬菜、肉粥这样“安排”
一开始妈妈为宝宝吃米粉,可能只是“助助兴”,在辅食中期,辅食的比重需要大大提高,每天至少保证两次辅食,穿插在奶水喂养之间。
不过由于宝宝消化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添加辅食的速度也不必过快,吃辅食时最好与奶水混合喂养,这样也能让宝宝逐步适应。
对7~8月的孩子来说,吞食毫无硬度的米粉已经不在话下,他们的食谱中,需要添加稍具硬度又易于咀嚼的食材。此时较为重要的载体就是粥。
为宝宝煮的粥与大人常吃的粥略有不同,想达到倾斜勺子,粥也不会立即流淌,而是缓慢掉落的程度,就要控制好水和米的比例。
煮粥时,水与米的份额大致是5份水煮一份米,才能煮出软烂适中的粥,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五倍粥”。
以这样的粥为基础,妈妈可以根据需要,向其中添加各类蔬菜和肉类。
而蔬菜和肉类的添加,同样大有讲究。此时为宝宝准备的蔬菜粥、肉粥里,一定不要放盐及调味品,以免影响孩子味觉。
首先要选择没有特殊气味的常见蔬菜,一开始可以打成蔬菜泥,之后可切成小块,煮熟碾烂,用较小的颗粒锻炼宝宝咀嚼能力。
肉类也是如此,选择鸡肉、猪瘦肉等脂肪较少的食材,尽量弄碎,随宝宝长大改变为丝状及小丁。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一岁之前,宝宝的饮食不要加盐糖和其他调料。
首批添加的蔬菜,要满足容易咀嚼与不易过敏这两点
煮熟后的胡萝卜软硬适中,在宝宝口腔中可以对牙龈进行充分按摩,有助于缓解出牙的不适感,帮助宝宝长牙。
同时胡萝卜营养丰富,煮熟后其中的胡萝卜素及其他维生素更易被宝宝吸收,对增强孩子体质,促进视力发育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土豆、地瓜、山药这一类薯类口感细腻,易于消化,是宝宝初尝辅食时,非常适宜的食材。
薯类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土豆的维生素含量是苹果的十倍,并且薯类食物多由淀粉组成,不仅易于消化,还能为好动的宝宝提供能量在寒冷的冬季抵御冷空气。
南瓜蒸熟后味道甜软,非常适合幼儿食用。
一开始可做成蔬菜泥混合到宝宝饮食中,随着宝宝逐渐长大,消化能力变强,还可以做成南瓜饼给宝宝食用。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