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的高中同学打电话跟我说不想活了。
我当时吓了一跳,这前几天都好好的,咋忽然就要寻死觅活了。
孩子7岁了,产后抑郁也不应该呀.
在我询问之下,同学才不好意思地说出缘由,一年级的女儿语文考了18分,全班倒数第一。
同学还把女儿的试卷发给我看,上面都是大红叉。
同学边哭边说,这些题目在家都教过,平常娃都做得出来,怎么一考试就全都不会了呢?
听完同学说的,我仔细看了下试卷,感觉,不是不会做,倒像是读不懂题目,好几道题都是文不对题。
在和同学聊了一个小时后,我终于明白了,一年级孩子认识的字少,平常都是同学带着女儿写作业。一边读题,一边带着女儿分析,孩子听懂意思后,很快就做出来了。
但考试时,老师会只念大题,小题自己分析。
这不,朋友的女儿根本不会读题,大多数题目要么是没按要求写,要么就是空着。
其实,不仅是朋友的女儿,很多一年级孩子都有不会审题、审题不清的问题。
我儿子也遇过类似的情景。
老师天天在班级群发消息:家长念1遍题目,孩子跟着念3遍,养成好的审题习惯。
我感觉有点小题大做。
孩子越长大认识的字越多,到时候自然而然知道看题了。而且,孩子那么小,即使跟着读题也是结结巴巴的,有读3遍题目的时间,都能做两道题了。
所以我也就没把读题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儿子第一次测试成绩出来,狠狠地打了我的脸。
一年级题目很简单,班上很多孩子都考100分,可儿子却只有75分。
开家长会时,老师说,这次测试的成绩出乎她的意料。好些孩子平常表现不错,但是分数并不高,主要原因都出在审题不清上。
回家之后,我也让儿子把试卷上的错题重新做一遍。确实,孩子不是不会做,而是看到一大片字时自动略过,随便写一个答案上去。
平时没有养成习惯,他完全没有耐心看完题目再写。
之后,我也找了老师聊了聊。
他告诉我说,很多家长都不重视审题,觉得知识都掌握了,就是没看清题,有点粗心而已,下次多注意就行。有时候还会夸孩子说,“我们家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有点粗心。”
实际上,这类话是很不恰当的,它会给孩子一种错误引导,认为这些都是些小差错,粗心完全可以原谅。
粗心一旦养成习惯,为人处世、工作也会依然犯这样的错误。
胡适先生曾讲过一个“差不多先生”的故事:
差不多先生因为做事马虎,差不多就行而得名。
妻子要他买红糖,他买来了白糖,说反正都是甜的;火车2点发车,他迟到3分钟;他生病了本来该请王医生,结果请来了兽医汪医生,他说差不多;
最后病重,临死时他说,没事,死和活也差不多。
结局虽有些荒唐、夸张,可仔细想想现实中,这样的人还并不少见。
知乎里关于“粗心”的讨论就好几百条。
大部分提问者都是因为粗心严重影响工作的成年人。
不过,也有人说,小差错是在所难免的,确实,但如果从一开始就抱着出点小错误也没关系的观念,最后错误往往会比预想的更大。
只有抱着把每一个步骤做到100分,结果出错的概率才能最小化。
和老师聊完后我想了很多。
确实,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养成好习惯,之后中考、高考,孩子也会这样,审题粗心,掉入题目的陷阱。
于是,从那之后,我不仅要求儿子做题要细心,审题也要认真仔细。我还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小方法来应对这个问题:
1.要求孩子读题,复述
有些题目太长了,孩子没耐心、或者是偷懒不读题,扫一眼就直接做。
磨刀不误砍柴工,之后写作业时,我都先要求他默读两遍题目后,再大声朗读两遍。
孩子读完题后,他如果感觉自己懂了,我会要求他把题目复述一遍给我听。
假如能准确把题目复述出来,并有了自己的解题思路,那么基本没问题了。
2、关键词圈重点
一年级的孩子理解力和思维都有限,所以,一开始我会试着帮孩子圈出题目中的重点词,并告诉他,下次看到类似的题目自己要学会圈出来。
比如,这个题目中,填序号就是关键词,就要重点圈出来。
另外,方法比努力更重要,一年级题目不会很难,家长可以帮孩子总结方法。
比如做应用题时,即使有些字不认识也没关系。只要看清题目问的是什么就可以,比如出现“一共”有多少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定是加法。谁比谁多多少、或是谁比谁少多少,那么一定是用减法。
3.加强课外阅读
经常看到有家长抱怨说,为什么孩子自己读题总是不懂,自己带着读一遍就懂了,这是什么原因?
这种情况我也碰到过,孩子对句子结构不熟悉,虽然每个字认识,但还连起来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这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没上来。
对此,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孩子加强课外阅读。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鼓励孩子多阅读。
充分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各科学习得心应手,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求量也求质
有一次,儿子为了赶紧完成作业去玩,求速度,导致各种出差错。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第二天就和他约定好,一天做5道题目,如果全都对了,那第二天作业量就能减少一些。
反之,因为粗心导致题目做错,那就要再做两道补回来。
当然了,关于这些题目的数量,我都会和儿子一起讨论,不会过多导致孩子厌烦学习,同时也能起到制约的作用。
一开始会比较需要耐心,因为孩子会很慢。
但坚持一两个月左右,儿子养成习惯我就彻底放手了,毕竟考题的形式变来变去也就是那几种。
通过这件事我也发现,古人说得没错,欲速则不达,就好像我一开始为了让儿子多做几道题,就帮他省去读题的步骤,最后反而因小失大。
低年级的时候正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过程虽然会慢,但能培养孩子耐心、细心的习惯。
好的习惯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二年级的土豆也有这个毛病,他的数学一直很好,但第一次考试却错了好几道题,我和土豆爸看了试卷,发现都是审题不清造成的。
土豆老师和我们说,土豆性子有些急,本来老师会解释一下题目意思,可土豆先生听都不听,就火急火燎地一股脑地做了。
话说,平时吃饭洗澡啥的,他都是磨蹭大王,咋一到考试,就这么心急呢,为啥这些性子就不能用在合适的位子上呢?
你好,我是旅居德国的土豆番茄妈!3岁女儿番茄、7岁儿子土豆的麻麻,专注二胎养育、家庭关系、育儿心得、漫画创作,已出版书籍《萌宝土豆在德国》《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