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鸡娃”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爱?这位教育大咖对未来教育提出这几条定律

一个孩子的发展,有一百种可能。有关教育的问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更不能一招制胜。

什么样的教育是孩子最好的成长土壤?在日前出版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一书中,教育家、TED演讲人肯·罗宾逊教授对此提供了明确的原则和实际的建议。这也是肯·罗宾逊教育创新“五部曲”的第五部。循着“五部曲”的脉络,本书的策划者张伟晶和译者钱志龙呈现出对教育的另一种思考,或许能给家长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英]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 著

钱志龙 译

湛庐|浙江人民出版社

童年不是一场“彩排”

教育应该同时关注孩子周围的世界和内心的世界,并让孩子参与这两个世界中来

上书房:家长都希望孩子通过良好的教育获得体面的生活,往往认为学历晋升之路才能收获良好的教育。肯·罗宾逊在《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一书中,如何阐述他的看法?

张伟晶:如今,孩子生活的世界与父母生活的世界有太多的不同,我们必须从不同角度看待教育。数字技术正在颠覆许多传统的就业市场,创造了全新的岗位,我们几乎无法预测孩子们在未来的5年、10年或15年后会做什么样的工作。整个世界都在发生变化,教育必须考虑时代因素,才能帮助孩子在这个比以往更加多变的世界走自己的路,并且茁壮成长。

肯·罗宾逊曾说:“人的生命与地球上其他生命一样,最大的特点是多样性。”相同的规则和育儿方法可能对一个孩子有用,却不适合另一个。有时,教育被看成是为孩子毕业后的生活做准备,即获得一份好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想法没错。但是,童年不是一场彩排,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你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将来做什么,都与他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有关。所以,不以标准化的测试为教育目的,尊重每个孩子多样性的天赋,并且创造出能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教育环境,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作者肯·罗宾逊演讲图

上书房:肯·罗宾逊在书中提及,教育应该同时关注“两个世界”,其中的一个世界,家长常常忽视。是否能介绍下“两个世界”?

张伟晶:其实,我们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周围的世界,一个是内心的世界。肯·罗宾逊认为,我们用很多时间在学校里谈论外面的世界,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探索内心的世界。

周围的世界包括自然的物理世界、物质环境和由他人构成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教育必须帮助年轻人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他们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而内心的世界之所以存在,仅仅是因为你存在。你内心的世界包括你的感觉、想法、想象、希望和焦虑。教育应该帮助你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如何感觉、思考和看待自己,以及他们的才能、兴趣和性格。

教育应该同时关注这两个世界,并让孩子参与这两个世界中来。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去发现不同的生活道路,支持他们寻找自己的热情,同时赋予他们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

教育“流水线”迎来迭代

有太多学生的天赋在读书期间被边缘化甚至忽略了,而艺术、科学、人文、体育、语言和数学对学生的成长都是一样重要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书房:肯·罗宾逊教育创新“五部曲”之间有什么关联吗?能否介绍一下它们之间的脉络?

张伟晶:如果想要让孩子具备面对21世纪生活和工作挑战的能力,我们就需要彻底改变教育的方式。《让学校重生》提到了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这些变化,并给出了许多成功的学校案例。《让学校重生》中有一章是专门写给家长的,而《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可以说是它的补充,是专门针对家长写的。

《让天赋自由》《让思维自由》《发现天赋的15个训练方法》,读者可以从这3本书深入感知肯·罗宾逊教育创新的思想内核,重新定义天赋,激活创造力,从原有的思维禁锢中挣脱出来,也有很多实际操作的方法。

上书房:肯·罗宾逊是旅美的英国教育专家,是什么原因让您将他写给西方家长看的教育创新“五部曲”,推荐给中国家长?

钱志龙:我们这个时代不乏优秀的教育家、作家和演讲家,但能把这三种角色集合于一身的例子并不多见,而肯·罗宾逊就是一位能把宏观教育发展趋势和微观师生家长间的互动巧妙融进他妙趣横生的写作与演讲里的大家,让人在会心一笑之后开始严肃地思考。

我始终认为,家庭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大难题。现在,很多家长都打足了鸡血,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的日程填满,以期待在某条赛道上争得一席之地。很多家长会用“没办法,中国人太多,竞争太激烈”来解释一切对孩子“不得已而为之”的“爱”。肯·罗宾逊为我们描绘的全球未来就业图景,可能会帮助我们看清全人类面对的更大的挑战。他的书里聊了很多字面上跟学校、跟教育无关但意义更重大的话题,比如“幸福”“健康”“(有效)学习”。教育的本质其实不是教育,要解决教育的问题也不能单纯依赖学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浙江长兴的一所学校组织趣味“足球嘉年华”,孩子们和老师玩“颠球”游戏。新华社 发

上书房:从教育理念上来看,教育创新“五部曲”有哪些创新之处?对中国教育来说,哪几条特别实用?

钱志龙:眼下,很多学生以拼分数、攒学历为学习的唯一动力,一些高学历的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很多岗位却招不到称职的员工,这种尴尬的现状再次证明,伴随着工业革命出现的,是现代学校无法培养当下及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如同智能手机出现时,曾经为诺基亚日进斗金的流水线瞬间变成一堆废铁,整个教育系统迭代的时刻已经到来。

肯·罗宾逊提到,教育的真正挑战就在于赋权给充满激情和创造性的教师,以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动机。他提到几个具体做法:第一,我们需要消除现有的学科等级结构。让某些学科凌驾于其他学科之上,只会强化工业时代的过时假设,而且违背了多样性的原则。有太多学生的天赋在读书期间被边缘化甚至忽略了,而艺术、科学、人文、体育、语言和数学对学生的成长都是一样重要的。

第二,课程应该是个性化的。学习发生在个体的思维和灵魂中,而不是多项选择题的数据库里。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孩子每天早上醒来就在想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成绩。学习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如果我们感兴趣的是人们的天赋,这一点就更为重要。

“知彼知己”,让天赋自由

就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样,人类的才能往往潜藏在表面之下,需要我们去发掘

上书房:肯·罗宾逊教授谈到,教育要消除现有的学科等级结构,而家长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更多的是主要学科的起跑。

张伟晶:这也是肯·罗宾逊关注的问题。他说,教育不能只强调学术能力,与此相关的核心学科通常指数学、语言、科学和社会科学。学术教育旨在培养两种紧密相关的能力,一是理解理论和抽象概念,二是处理和记忆某些信息。这主要是哲学家所说的命题性知识,或事实性知识。命题知识有时被称为“知彼”。

这些能力是必要的,但还不足以满足孩子的需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和数字,还涉及待人接物和处理实际问题。从种植粮食到制造汽车,再到制作音乐,我们的生活方式都是由人们运用思想并创造出来的。要想让你的孩子获得真正的价值,那么教育既应该是学术的,也必须是实用的,它必须把掌握内容和掌握方法联系起来。

还有另一种形式的知识。它是关于理解作为个体的事物带给我们的感受,以及其他人是否有相同或不同的感受。这种理解有时被称为“知己”,主要指理解我们自己,以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知己”是我们日常谈话和个人沉思的内容。它是艺术的核心,主要通过绘画、雕塑、动画、音乐、电影、诗歌、舞蹈、戏剧和小说流淌在我们的经验里。“知彼”“知己”“知如何”是均衡教育的基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安徽合肥临泉路第二小学的“空中农场”,小学生分享采收农作物的快乐。新华社 发

上书房:“知彼”“知己”“知如何”,是否更能“让天赋自由”?

张伟晶:是的。天赋对于我们的学习、职场、社会和组织都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就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样,人类的才能往往潜藏在表面之下,需要我们去发掘。

有时,孩子们真正的天赋就藏在我们眼皮底下,但被父母和学校忽视了:一些擅长玩乐高的孩子成了颇有成就的建筑师,一些爱好涂鸦的孩子成了著名漫画家,极度活跃的孩子成了专业舞者或体操运动员,而一些喜欢读书的孩子后来则成为勤奋的学者。

所以,家长应该发现孩子不一样的“聪明”,洞察他们的潜能。另外,化天赋为能力也很重要。人类的才能要经过锻炼和培养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天赋和能力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天赋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而能力是我们对天赋加以培养所形成的。无论你的天赋是什么,如果没有实践、鼓励和决心,无法变得更为优秀。《发现天赋的15个训练方法》中提到了一些步骤、原则和训练方法,家长们可以参考。

上书房:肯·罗宾逊教授强调教育要创造激发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创造力是思考出来的,还是感受出来的?

张伟晶:肯·罗宾逊认为,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了创造力,甚至可以说,是我们所受的教育让我们丧失了创造力。

他将创造定义为获得具有价值的独创性观念的过程。创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获得创造力,包括了彼此交织的若干过程:首先是生成;其次是评估。在大多数创造性工作中,这两种思维模式会进行多次切换,创造性成就的质量跟两者都有关。帮助人们理解、管理生成性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互动,是创造的关键任务。

在所有创造过程中,我们都要把现在已知的边界向前推,以探索新的可能性。智力是多样的、动态的、独特的,创造过程也一样。它可以在人类智力的多个方面运作,目的是创建动态连接,产生独特的结果。创造力涉及许多不同的心理机能,是技能和个人素质的组合。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但很多人却认为自己不够有创意,事实上,他们只是从来没有学习或实践过创造力罢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冰雪运动在河北邢台的一些学校兴起。 新华社 发

“米其林”比“快餐”更健康

我们无法预测人才的发展,我们能做的只是像农民那样为“种子”的发展创造适当的条件

上书房:“标准化”是现在的主流教育模式,似乎它不能更好地让孩子“如其所是”。

张伟晶:肯·罗宾逊认为,教育的一个大问题是缺乏多样性,我们的教育是快餐式的。快餐业保证质量的方法是“标准化”。快餐模式中,指定什么样的汉堡或鸡翅应该用什么油来炸,应该提供怎样的面包,薯条应该怎么炸,应该搭配什么饮料,饮料应该有哪些成分。再比如,指定店面应该如何装饰,员工应该穿什么工服。一切都是标准化的。

要保证餐饮的质量,还有第二种模式,即米其林指南。在这种模式下,指南为优秀的餐饮确立了大致的标准,但没有说餐馆应该如何满足哪些具体的标准,比如菜单应该有什么菜品,员工应该穿什么,或者如何装饰餐馆。这些裁量权都在单个餐厅的手上,每一个餐厅都会以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来达到这种标准。结果是,每一家米其林餐厅都棒极了,都是独一无二,无法相互比较的。

肯·罗宾逊说,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是,大多数国家都使他们的学校采用了“快餐模式”,而不是“米其林模式”。快餐方式使孩子的灵魂变得空虚,就像快餐使我们的身体变得虚弱一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吉林长春一所学校的学生在创客教室内学习基础搭建课程。 新华社 发

上书房:未来的教育模式是怎样的?

张伟晶:未来的教育不应是标准化的,而应该是订制化的。我们需要的教育不是提倡集体思维和“去个性化”的教育,而是培养真正具有深度和活力的各种人才的教育。未来的教育必须是能实现天赋的。

肯·罗宾逊认为,我们必须抛弃教育中的工业化模型,那种线性的批处理模式。教育应该借鉴农业。因为人类的繁荣并不是机械的过程,而是一个有机的过程。我们无法预测人才的发展,我们能做的只是像农民那样为“种子”的发展创造适当的条件。有机系统内,只要有适当的环境,生命的出现不可避免,这是自然规律。你选择一个地方,一所学校,一个市区,你改变环境,让人们对可能性有了不同的感受,对希望有了不同的期许,机遇也更广泛。

所以说,教育不是机械化的系统,它是人性化的。肯·罗宾逊曾说,它的主体是人,是想学习的人和不想学习的人。每一个辍学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理由,源于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或许是觉得学习很无聊,或许认为学的东西无关紧要,也或者是他们发现所学与校园以外的生活相矛盾。教育不是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做的是建立每个人独特的解决方案,当然,这需要个性化的课程的支持。

地表下潜伏着的种子,待条件成熟便伺机而发。我们期待这一片盎然生机的到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