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界,只有像陈景润这样的疯子,用自己的偏执方式才能够突破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人物。
毕竟在探索数学的路途中,注定了是要承受孤独与折磨的,因为在普通人看来,像“1+1=2”本来就是客观存在,只有疯子傻子才会想要去证明“1+1”为什么等于2。
在华人世界里,除了陈景润,还有一个人,同样用毕生的心血攻克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他就是出生于1955年的张益唐,关于张益唐的人生履历,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即便是在他出名之后,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对其一无所知。
出身平凡却热爱数学
青少年时期的张益唐正赶上了最不重视教育的时代,在最渴望学习的年纪却不得不跟随自己的母亲来到了农场干活,并且与他那电气工程教授的父亲异地而处。
因此,张益唐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就是依靠自学。
在农场干活的年代里,他依靠着从书店买来的数学书来打发时间,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上面。
特别是在他得到一本大学数学教科书之后,更是深深地迷恋上了这门十分艰深的学科,为书中所提到的哥德巴赫猜想等数学难题而废寝忘食。
在张益唐看来,数学是美丽的存在,特别是素数的结构是尤为美丽的,值得一生投入。
考入北大,师从多位名师
在中国政府决定恢复高考之后,张益唐心里十分地高兴,觉得自己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为了备战当年的高考,张益唐放下了手头上所有的事情,凭借着自己的聪明以及努力,终于赶上了高考的“第一班车”,并且幸运地被北大数学系录取,成为了北大数学系“78级”的一名学生。
这一年,他已经23岁了。
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23岁可能都已经从大学毕业,开始在社会上浪荡了。
但是对于那个特殊时期的张益唐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经过四年的学习,张益唐顺利从北大毕业,开始攻读硕士学位,成为了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的一名得意弟子。
从北大硕士毕业之后,时任北大校长的丁石孙先生推荐他继续在国外深造。
在丁石孙先生看来,张益唐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有心栽培他。而张益唐也不负所望,考上了美国普渡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莫宗坚。
强者心态,选择性世界难题
鲁迅曾经说过:“真的勇士,感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张益唐就是这样的勇士,他的博士论文选择了张益唐代数几何领域中最难攻克的难题——雅可比猜想。
很多人得知他选择了这样的课题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时,都认为他已经疯了,毕竟这个雅可比猜想已经困扰了世人好几十年,无数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想要去证明它,都无功而返。
在选择了这一课题之后,张益唐一头扎了进去,在最初的两年里,他就得出了一些很有用处的结论。
然而,在进行论文审查的时候,他的这些结论却不被接受,因为论文中他引用了自己的博士导师莫宗坚先生的论点,而这些论点后来都被证明站不住脚,而这一事件也影响到了师徒之间的情谊。
虽然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但是莫宗坚并不打算像其他学校推荐自己的这位高足。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对自己的博士论文不是很满意,张益唐索性就没有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
这样的做法让他很难得到正规大学的工作机会。
人生至暗时刻选择独行
如果是别人的话,在美国找不到工作的机会,那么就回国成为一个光鲜亮丽的“海龟”。
但是张益唐却没有选择这样的道路,即便是十分赏识他的丁石孙先生邀请他回北大教书,都被其一口拒绝了。
没有工作的张益唐,人生时昏暗无光的,他四处漂泊,饱受欺凌,到处打零工来养活自己,甚至到朋友所开的赛百味连锁餐厅帮忙。
但是金子始终会发光的,张益唐的一个同学,在英特尔工作的校友唐朴祁,遇到了一个网络设计上的难题。
后者找到张益唐帮忙,而张益唐只用了七天时间就解决了这一难题,让唐朴祁大感意外,觉得张益唐的实力非凡,便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为其找到了一份在大学里担任临时讲师的工作。
老骥伏枥,一文成名天下知
对于58岁的张益唐来说,自己并不介意与那些年轻人一起奋斗和竞争,于是在2013年的时候,《数学年刊》发表了的一篇稿子,让他一文成名。
成名之后的张益唐对于名利看得很是通透。
他说:“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小结
像张益唐这样的北大才子,在经历沦落街头刷碗,饱受欺凌的诸多不顺利之后,终于在58岁的时候攻克世界性大难题,可谓是功德圆满,也算是上天对其的回报吧!
参考资料:《素数并不孤单》、《数学家张益唐破译“孪生素数猜想” 《自然》杂志称之为“重要的里程碑”》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