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推进,社会上掀起了一阵“二胎潮流”,家有二宝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新风尚。可随着人们逐渐冷静下来,当年的“二胎热”似乎也有退却的趋势,二胎出生率已经不再呈现暴增长,甚至还有不升反降的趋势。
作为“二胎大省”的山东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在2016年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后,山东一年出生新生儿177万人,同比增长53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在这177万的新生儿中,有112万属于“二胎宝宝”。
可随着“二胎潮”的退却,就连许多山东人都暴露出不想生的意愿,新生儿出生率也是逐渐下滑,远没有当初傲视全国的霸气。而二胎意愿减少的背后,其实也藏着山东人迫不得已的“苦衷”。
为啥当初的“二胎大省” 如今却出现了不想生的情况?穷是最好的避孕药
当初的“二胎大省”如今之所以冷静下来,最主要的是以下两种经济原因,让不少山东人面对二胎只能感慨:穷才是最好的避孕药。
1)房价居高不下
相关数据显示,山东人口增长出现下降的拐点在2017年,与此同时,2017的山东出现了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那就是山东省各大中小城市的房价大幅度上涨。许多地区的房价飙升突破万元大关。
2014~2017年山东省出生死亡人口数据
要知道在当地工资能够破万的居民寥寥无几。这也就导致人们在生育前,就被结婚时买的房子掏空了积蓄,哪还有钱来考虑二胎的出生。
2)工资水平迟迟不变
和房价上涨相对应的,山东各大中小城市的工资收入却没出现明显的变化。年轻的夫妻们既要用这微薄的工资来支付车贷、房贷等各类贷款,还要维持一家三口的衣食住行,哪还有余钱为二宝的出生做准备?
和山东普遍偏低的收入相对应的,是现在养娃的高额支出,让人望洋兴叹
身边不止一位山东的朋友吐槽,现在就连一个孩子都养不起了,更不要说生二胎了。他曾经算了一下家中大宝出生到现在的花销。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现在生一个孩子竟然无异于一台碎钞机,真的是太费钱了。
我们不妨按照他的经历来算一笔“经济账”:
生孩子+坐月子=15000元
奶粉:他家母乳喂养时间比较长,直到宝宝一岁后才换成奶粉。每月1000元,一直到2岁,一共花费1000*12=12000元
纸尿裤:每月200,用到2岁,花费200*12*2=4800元
截止到宝宝两岁时,不算辅食和绘本和宝宝生病的花销,硬性花销就达到了31800元。如果再算上疫苗、保险品、衣服、保险等杂七杂八的事项,总得算下来就要接近8万元。
而孩子紧接着就要做好幼儿园的准备,这意味着宝宝真正的花销才刚刚开始。怪不得他半调侃半无奈地说,穷才是最好的避孕药啊,如果再多一个孩子,还怎么生活啊。
除了房价和收入,这三点观念上的变化,也成为山东人“冷静”的原因
1)家庭观念的变化
山东作为中国的“孔孟之乡”“儒学发源地”,有着非常浓重的传统家庭色彩。他们更愿意一种儿孙满堂,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氛围。
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本在农村,家族式聚集的生活模式,已经被“进城工作”给打破了,原来的大家族,也变成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单元。人们关注的重点也从家族的兴盛转移到了自己家庭的和谐上。
“生几个”自然也从家族问题转移到了家庭问题,由父母自己决定。
2)养老观念的变化
传统文化中讲究的“养儿防老”的观点也在社会越来越完整的社会养老体系和商业保险的冲击下,变得越来越不受重视。毕竟“养儿防老”有一个前提是儿子孝顺,如果养出一个“不孝子”,无异于前二十年的投资变成了一笔坏账。
在养老问题上,年轻的夫妻更愿意为自己的未来买一份保险,而不是选择多生孩子。
3)年轻夫妻生活观念的变化
老辈人的经历几乎是出人意料的相似:前半生懵懂无知,含糊度日,后半生为了孩子,操劳余生。所以产生“生一个也是生,生两个也是生”的想法。
这种生活观和现在的年轻夫妻完全相反,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享受当前的生活,而不是盲目地生个孩子当自己的“拖油瓶”。
写在最后
说到底,生不生二胎毕竟是父母自己的选择,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部分喜欢孩子的父母还是会选择生育二胎的,可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千万不要勉强。
毕竟孩子和父母修来的缘分,不是为了出生后和父母一起来吃苦的。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