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为何能包揽一半的诺贝尔奖?他们教育理念值得中国家长借鉴

文|哑铃妈妈

几年前朋友移居德国,今年国家省亲,对于我这个之前就对德国很感兴趣的人来说,我们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

提起德国,我印象中就有发达国家、严谨的标签,德国人几乎包揽了一半的诺贝尔奖,我一直以为德国人的生活一定节奏很快,压力很大。

然而朋友说,德国人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个小时,这对中国的制度而言可是严格执行了劳动法的。

德国人还特别注重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很多公司还提倡员工寒暑假请假带娃出去旅游。德国的环境比较好,工资也很高,政府各项惠民政策比较健全,很多女性生完孩子后就不上班了。

因为双职工家庭不但不能照顾孩子,反而意味着纳税要多很多。

朋友的话,颠覆了我对德国的认识,我说:“中国现今很多企业工作时间都是996,女人要兼顾工作和照顾孩子已经很难了,为何看似平衡从容的德国人反而取得了更多的科学成就呢?”

朋友说,“刚开始我也和你有相同的困惑,了解了德国的教育后,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的教育影响到了民族的未来,德国的教育有哪些值得中国家长借鉴的地方呢?

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德国的小学生上学年龄也是6岁,但是与我国不同的是,他们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会教授孩子园艺课、烹饪课以及手工课。

在我国,小学生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课本知识,家长会帮孩子扫除任何影响到学习的障碍,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很难得到锻炼。

而在家长们眼里,高考犹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孩子们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常常还会出现 “躲着学”,生怕别人超过了自己的心理,这样孩子的集体观念也往往较差。

沟通能力可谓是敲开成功的大门。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即使孩子的天赋再强大,他们不善于沟通,没有集体观念,不善于与人合作,就无法整合资源,总是单枪匹马地一个人战斗,怎么能取得“三个臭皮匠抵得了一个诸葛亮”的效果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沟通能力和集体观念可以称为是孩子们的社会能力,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也许是德国人往往容易取得更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培养孩子的专业能力

德国的中学有三种模式,普通中学、实验中学和文理中学。普通中学与我国类似 ,但是很多普通中学出来的孩子,家长们愿意把孩子送入职校进行专业培训,而我国的家长似乎对职校有着天生的排斥感。

大约有4成孩子会进入实验中学,实验中学毕业后孩子们会进入专科学校或专业学校,他们会取得相应的就业资格证书,从而获得就业机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耕细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文理中学是从初中就开始分科学习,因此德国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专业能力而不是各方面都懂得皮毛却不精通的通才。

这一点也让德国的孩子们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专业的学习上,专才的培养更有助于孩子们未来成为某个领域的精英。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读大学似乎成为了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大学有种严进宽出的氛围。

孩子们也许在高考这事上已经费尽了心思,进入大学后就如同进入了天堂,很多孩子开始在大学放飞自我,放弃了前进的脚步,内驱力也是有限的。

而在德国就业压力并不是很大,大学也不是非读不可的。而且孩子们想要顺利大学毕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孩子要攻读7-8年才能毕业,要想进入高等学府留学,还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测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此在德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孩子们,都是学习天赋和意愿非常强的人,众多心理学家认为“内驱力”才是让孩子学业上成功的关键因素。

以上三点中,后面两点都与教育体质有关,也许家长们无法短期内改变,可是无论在哪种国情之下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