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之父:9岁丧母,12岁丧父,寄人篱下,如何打破人生僵局

提起知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好事的人们更加喜闻乐道的是他与妻子的忘年恋。然而,抛开这私人事件不说,杨振宁无论从家世或是个人能力来说,都是远超常人的。

而这一切也是从他父亲身上耳濡目染来的,杨振宁之父杨武之,是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早年出国留学之后,归国投身于大学数学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学术人才。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父亲,杨武之的实力之强,和儿子相比也是完全不逊色的。

中国数学博士第一人,科学救国贯彻一生

1928年,对于杨武之而言是改变命运的一年。

在那一年,他顺利取得了博士学位。和如今普遍高学历的社会不同,在当时能在数学理论研究方面攻读博士学位并顺利毕业的,他还是中国第一人。当时的中国依然一穷二白,极度需要杨武之这样的人才,而外国同样想尽办法想把人才留住。

但经历过国家困苦的杨武之,即便在国外度过了很多年的时光,也没有忘记昔日的初心。他之所以要备考留学,就是为了"科学救国"。当时的国家正处于非常艰难的时间段,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处动荡不安,人们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很难得到保障。

带着一身的报国热忱,杨武之就这样回国了。他随后在全国多所名校任教,在最高学府清华大学也当过很多年的教师,在他的学生中,不少在后来都成为了数学大家。直到晚年因病无奈退离教学一线,他已经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人生几十载。

这样的一个人,无疑是人生大赢家。既有实力又有名望,但在人生开篇时,杨武之其实并没有多少好运气,过早地吃尽了人生的苦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年少失双亲,他寄人篱下更加拼搏

杨武之出生于1896年,还是晚清统治下的时代,只不过已经岌岌可危了。

和杨武之一样,他的父亲也是一个读书人,是一个不懂世故圆滑的秀才。清末的秀才早已不像鼎盛王朝时期的读书人一样吃香了,再加上杨武之的父亲不走"拍马屁"的路,这个书香世家的日子也是过得十分惨淡。

而他的母亲多年患病,甚至来不及将他抚养长大,在他九岁那年就撒手人寰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仅在三年之后,与杨武之相依为命的父亲也因染上急症而去世了。年幼的杨武之就这样成了孤儿,由他的叔父帮忙抚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寄人篱下的生活终归是不好过,好在杨武之非常争气,本科毕业之后,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教师。从读书人到教学人,杨武之实现了人生的大逆转,但在几年教学时光里,他痛苦地发现:自己如今的能力不足以救国,科学才能救国。

为此他做出了对其人生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决定:出国留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暂别家人出国留学,学业有成归国效力

而在当时,他已经娶了年幼时指腹为婚的妻子,两人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但即便家庭重担压在身上,他还是决定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被成功录取之后,杨武之阔别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去到了美国,开始了他的学业。

这一走,就是整整五年。

在这五年时间里,昔日杨武之远走时还未满周岁的儿子,已经成了一个会蹦蹦跳跳的孩童。而杨武之也在五年留学时光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学业结束之后,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国,很快在大学里开始任教,先是厦门大学,而后清华大学又向他抛出橄榄枝,他教就是六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即便三十年代炮火连天,只要全国范围内还有大学开办,杨武之就没放弃过教学。甚至在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他都坚守在西南联合大学的讲台上。等到战争胜利后,他再一次重归清华大学。

他对于数学的热爱,使得儿子也对数学有着特殊的理解。杨振宁晚年回忆父亲时说道:

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学的优美和力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数学严谨但难免枯燥,一个能将数学传达出美感的学者,确实强大得令人敬佩。

而杨武之的强大与伟大,不仅仅流露于他的数学与教学能力,更是在人格中体现出来。他曾为回国效力而放弃更容易得到的海外好生活,而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儿子杨振宁身上时,杨振宁的选择却是不一样的。

因为如此,在杨武之生命中最后几年时光里,父子俩的关系一度恶化,甚至杨振宁还一直感慨"父亲永远不会原谅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为父亲的耿耿于怀,杨振宁最终还是回归了中国国籍。至此,父子两代人才都在中国归根。自己是个当之无愧的人才,又再培养出了一个人才。这样的杨武之,在中国历史中留下的印记,将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