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预测,2020年之后,中国的出生人口即将进入快速下滑期。2016年二胎政策出台之后,经过四年的落实,生育率下降的势头并未如期遏制。因此,有专家建议放开三胎。
可是,开放三胎就真的有用吗?
不堪承受的教育压力
李洋(化名)是一位年轻父亲。当我问他愿不愿意生三胎时,他笑着摆了摆手:“没必要。三个太多了,照顾不过来。”
他说,三个孩子生得了,养不起。
今时不同往日,过去人们都说“人多力量大”,大家都很穷,穷有穷的养法,多一个人无非多一张嘴。只要撑到孩子成年,那么多个人就多一分劳动力,家庭经济情况就会好转。
“人多是非多。跟太多亲戚打交道费心费神,我也不想让孩子人情缠身。”李洋补充说。
时代变了,过去的优势在现在人看来一无是处。
经过独生子女的年代,大家都意识到:少生精养,孩子才更容易成才。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若是按过去只生养不教育,孩子生出来了,长大后怎么办呢?
相比过去,现在的家长在孩子教育上不仅付出金钱,更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
确实,家庭才是最好的学校。一般学校的老师要照顾五十名左右的学生,精力被分散,而家长没有这种问题。更何况学生不断成长,老师也会不断更换。只有家长才能长久陪伴。
可是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成为很多家长的困境。前段时间江苏家长怒而退群,正是由于家长的教育压力不堪重负所致。
我有一个亲戚,她的孩子今年刚刚上小学。有一天她突然找到我,想让我帮忙写一个三分钟的英语演讲稿。我一开始以为是公司年会节目之类的活动需要,可等我问下去才知道,原来这居然是她家孩子的作业!
我第一次学英语是在小学三年级。一年级时我连汉语拼音都还拼不好,可是现在有的孩子已经要写三分钟的英语演讲稿了,我不禁愕然且羞愧。
诚然,纵观年少有为的同辈,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大多与众不同。
真正能从一般教育中脱颖而出的总是少数。现在的精英教育,即便是幼儿园,一年学费都要十几万元,更遑论高等教育了。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谁不想让自家孩子未来成为人中龙凤呢?在教育压力日益沉重的现在,多生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份高额的教育支出,多一份沉重的爱与期盼。
生活不易,何苦自寻烦恼?
可以想见,教育成本一日不降,生孩子的欲望就一日不会增长。
生育带来的女性职场困境
由于男女生理差异和一些刻板印象,女性生育后的职场之路充满荆棘。
在我前一份工作面试时,与我同时面试的还有一位孩子的妈妈。她为了抚养孩子辞去了原本的工作。现在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她才能安心再去上班。
在面试过程中,我听到了她的自信。工作内容对她而言不在话下,因为她有过相关工作经验。而且她谈吐得体落落大方,让我这个舌拙口讷的毕业生自惭形秽。
一周后,我收到了录用通知。进入公司后,我才发现那位干练的年轻母亲并未成为我的同事。
根据瑞典学者Kleven、Landais和Soggard研究统计,1990-2006年之间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毕业的学员,在毕业12年后,男性的工资约是女性的两倍。
在毕业后第一年,男女薪资还没有差异。但到了第六年,女性的平均薪资不仅不再增长,甚至开始下降。而男性的薪资还在增长。
为了验证生育与女性收入的相关性,三位学者还将生育的女性与不生育的女性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选择不生育的女性收入一直在增长。
为何生育后女性会陷入这种职场困境?
首先,这是企业的逐利天性所决定的。正如之间我谈到的那个母亲,她为了生孩子辞去了原本的工作,那谁能保证她不会生第二个孩子?谁又能保证她不会因为同样的原因而辞职呢?
此外,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很多男性不希望自己的收入低于妻子,仿佛只要妻子的收入高于自己,便有吃软饭之嫌。也有不少女性认为自己收入低于丈夫理所应当。于是男性玩命工作,女性则潜移默化中把自己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家庭。
总而言之,这种“生育的惩罚”也是生育意愿不断下降的原因。这不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整个家庭:妻子收入降低,丈夫为了补偿这种损失拼命工作,无暇关注家庭。就这样,可怕的“丧偶式育儿”诞生了。
生育之路,任重道远
纵使开放三胎,也只有要二胎的人才可能生。然而,不仅很多人不愿意要三胎,甚至有很多年轻人连婚都不愿意结了。
据统计,我国的单身青年人口已接近2.4亿。
我们这些90后年轻人,大抵仍对爱情和婚姻抱有幻想。婚姻应该体面,所以流离在单身公寓的租客不配拥有。婚姻应该浪漫,所以“搭伙过日子”不可忍受,唯有期待天命之人。
即使跨过了重重难关,也还可能因为工作而摧垮了身体。
据数据显示,中国已婚夫妇不孕不育发生率高达12.5%-15%。大部分在于后天原因,比如环境污染、过度熬夜、工作压力、不良习惯等。尽管不少不孕不育问题可以解决,但仍有不少情况无法治疗。
总而言之,这是关乎人一生的大事。单纯的开放三胎,不意味着阻碍生育的因素就不存在了。即便是开放四胎、五胎乃至全无限制也不行。正如作诗“功夫在诗外”,提高生育率也“功夫在生育政策外”。
单纯开放三胎,没用。
文 | 笑也
插图 | 图虫创意
插画|白勺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