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比较火的河南焦作17中姚老师,职称评定问题反馈的调查结果出来了。焦作日报最新发布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无违纪违规行为。默默的为姚老师担忧,以后在学校还能继续工作吗?
总成绩第2名,一共17人,职称名额只有6个,经过一番“投票”操作程序,姚老师成功落选。事后,该教师质疑并举报学校职称评定“不公平”,如果不经过这番“投票”,那么该教师以第2名的成绩,稳稳地评上职称。
那么问题来了,学校在评定职称时,已经有了教学内外的各种加分了,为何还要进行各种“投票”呢?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投票”主要包括两种:
一是“领导测评打分”,
二是“民意测评打分”。
学校采取“投票”方式,其主要出发点也有两个方面:
全面考察评职教师的能力和素养;
尽可能客观、公正的评定职称。
不过,像焦作市这位老师的情况,总成绩排名第二,包括教学成绩、说课、讲课、荣誉、奖状等;然而这样的成绩竟然在“投票”环节中落选,这的确不可思议!
学校领导的解释是:“大家都不投你票呗!”
言外之意有三:
你还不够优秀;
大家都不相信你;
你的人缘很差!
但是,这样的“解释”,这样的“投票”,很显然难以服众。既然“投票”这么重要,那么就不用去考评老师们的教学成绩了,每次就通过“投票”,让“全校老师”来决定谁能评,谁不能评!有网友犀利地指出,学校领导搞“测评投票”那一套,完全就是一块民意操控的“遮羞布”,通过这块“遮羞布”,可以任意操作。像这样的评定制度,看似更加合理,更加公平,实际上是借“民意之口”来行“操控之实”!
教师行业并非是最纯洁的行业,是因为老师都爱面子,能忍。所以一般受到委屈或不公平的对待都会忍耐得住!职评和绩效是最有可能黑暗的操作。所谓的分配方案虽冠以经职代会为晃子,比如民主投票时要实名!谁敢说出真实情况?
人情社会,除了量化标准,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性指标,表面一看就是不公平的事在很多地方、很多年来肯定没少发生,往往这个时候,人们会选择沉默,否则人家会说你不懂规矩、情商太低,你还想不想继续在这个生态环境中生存了。而选择反抗需要巨大的勇气,你豁出去了就得想好可能的后果!
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语文的姚老师当然知道,温良恭俭让!服从、听话,而不是质疑、挑战!西方文化也一样,路西法反抗上帝,被打入地狱成为魔鬼撒旦;亚当夏娃不听话偷吃禁果,被赶出伊甸园,在人间受尽磨难。
这次的职称评定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姚老师勇气可嘉,以一己之力来反抗,希望解决个人问题。可惜现实是残酷的,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
当然追求公平正义无可厚非。但是评定职称,量化打分是参考。评委无记名投票定结果。评定职称有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一套评审程序,规则。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人情,评定职称的规则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公正。
这个评职称的制度是面对每一个老师,而不是针对他一个人去设计的。同一个制度,所有老师都共同面对。为何这个老师对这个事情如此上心,大家不妨她他的角度上去看一下。
今年我的一位同事也参加了副高级职称的评审,也经过了全校老师的打分审核之后,才从学校的众多老师当中脱颖而出。还有一点就是他是我们学校下派到挂包店进行驻村的老师。已经去了两年,在这两年当中学校也发生了很大的人事变动,且不说多少,就新进的老师就接近40个左右。我们学校的老师总数也没有超过230个。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还是通过了全校老师的打分。返回来看这个老师,对于全校老师对她的打分各种意见。要么她就是平时在单位就是一个问题,老师和同事相处存在极大的问题。
大家别老是关注这个职称评审的制度,多么多么不合理,即使再怎么不合理,依然有那么多的人遵循着这个制度。这个制度不是针对这个老师才设计的,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会今天才终止,相信,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这个职称评审制度依然会存在。
返回头来看,如果打过了职称制度不再进行考核。每个老师都吃大锅饭,历史已经证明了吃大锅饭的最终后果。
出了问题首先不是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而是去责怪外界的制度。这就如同地上有一个石砖,明明你已经看到了,还用力的踢上一脚。最后还将责任怪罪到这个石砖上。这怕不太恰当吧?
对此大家怎么看?你觉得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绝对公平,没有暗箱操作吗?你在工作中遇到过不公平对待吗?
来源:教育闲话
视讯热点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