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一:斯坦福大学全奖和清华大学保送,你会选择哪一个?
而这位妈妈,都要了。从孩子出生开始,准备了18年,不仅是学习,更是在孩子的能力、兴趣、综合素质上都做了很多付出。而她的孩子正是在这样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环境下,成功进入知名高校。
| 案例二:他是班级倒数第一,最终却考入了全美TOP30高校!
他虽然班级成绩一直不佳,但父母并不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失败的,只是评判的标准不一样,孩子没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后来选择了国际高中,希望能真正挖掘出他的潜力。最终,他逆袭考入了全美TOP30高校。
在孩子的成才培养之路上,家长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深,国际化人才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优质“第一资源”。那么首先什么是国际化人才呢?或者说国际化人才有哪些特质呢?
国际化人才的标准是什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谈到国际化的人才,我会觉得这是在一个时代的大趋势和环境下,才会出现的一个词。而且其实随着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外贸、国际关系等等连续取得阶段性进展后,也会不断产生更多的社会需求,并且其社会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所以国际化人才的标准是什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开放的心态
因为每一个人,由于我们的文化、宗教、成长环境、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不尽相同,我们都有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的看待问题的立场,逻辑和角度。所以如果希望能够合作或者双赢,必须要保持一种高度开放的心态。
国际化的人才,首先就要懂得如何去跟其他的不同的国家一起去合作和一起去实现双赢,达到共同目标。所以,不管是留学也好,或者是进入特定的领域和职场,若我们在一个大的国际化的环境里面去学习或工作,我们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挑战自我的意识
不管你去留学或者考研也好,或者你今后进入到职场,因为没有谁逼着你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精英,或者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那必须得自己要有希望不断去挑战自我的内驱力。在这个过程中,你才会相信很多东西它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去实现的。
实现高阶目标的开端,必定是要保持一种挑战的意识,挑战的心态。这种的挑战不仅是对自我的挑战,也有对我们传统固化的知识,更是对我们的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经验的挑战,以及我们所处社会环境里面权威的挑战!
创新的精神和态度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需求,以及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诸多新情况、新元素及创新机会,特别是在今天全球高度一体化的环境下,我们会面临很多我们之前没有经历过的问题,那在这个环境下,我们必然需要有一种创新的态度和精神。
社会责任
很多时候如果在一个大的环境下,如果大家都没有社会责任,都期待相关的组织或者政府机构去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不现实的。
我们要找到自己能为这个家园做贡献的角度,从而去承担我们的责任,让它变得更好,让它变得更加的公平,让他变得更加的透明,让它变得更加的能够以人为本,让它变得更加的高效,这都是每个人都要承担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
领导力
如果想要去突破和改变,我们一定是要能够去坚信自己创新的理念思维和要去突出的我们的目标和体现我们的价值,并且你这些东西是能影响别人的,因为你影响了别人,别人才愿意跟你一起去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能够去解决的,任何一个领域的突破都需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突破。
所以以上,就是国际化人才所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和素质,但就目前而言,这些能力和素质在我们传统单一应试化的教育环境下,是很难去实现的,因为我们更多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去成为一个非常擅长考试和学习的人才,而非教会他们学会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理解自己,如何去从课外、从社会课堂去提升自己的学习和能力。
所以究竟应该如何实现呢?
抓住培养痛点 专业系统化解决
考试,是应试教育下最直接的成果检验方式
成绩,是应试教育下最具体的成功恒定标准
这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来说,是非常尖锐的矛盾点。现在大多数在国内读高中的学生还是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包括家长也都是经历的这个过程。所以在思维角度、教育模式上与国际教育培养还存在着矛盾。
国内外思维角度与招生逻辑的差异
应试化的教育环境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而很多学生会认为分数越高,就代表有更多的选择权。
但今后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职场人士,一定是你会擅长考试吗?当然不是。
在国外的大学,能考试是最基本的素养,它只需要你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一个学术的能力。更多的是看中考试以外核心的思考能力和内驱力。
这其实需要的是从小就尊重孩子自由探索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我驱动力才是最为关键的考核因素。在这一点上,目前大多数家长的思维是存有差异的。
过度保护 缺乏接受失败的勇气
身边的很多的家长,都非常希望找到一个捷径,可能不太容忍孩子有任何失败,去承担任何的风险。孩子走的路都非常顺畅,但是人生记录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最终都得要经过这个社会的一个检验,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找到自己成功成才的可取之路。
这个过程中其实需要有非常强的接受失败的勇气,和能够在一个逆境中去突破的这样的一种的能力。而家长给孩子搭建的保护伞则让他们缺乏了接受失败的勇气,对未来的挑战没有接受力。
过度围绕学校教育 剥夺探索的机会
大部分的家长为孩子创造的学习环境就只有两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且可能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一个阶段,因为家庭教育也是在围绕学校教育。
不断地为他设定新目标,可能剥夺了他真正自由探索的机会,和他去遵从自己内心的学术兴趣的一种动力。这是不太利于去培养创新性和国际化人才的方式。
对于有意识将孩子引导走国际教育的家长,或是想要在国际教育中寻找不一样发光舞台的学生来说,应该怎么样做呢?
多维度培养国际化人才
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尽可能提前地通过专业的渠道去了解国际教育,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环境。所以想要达到教育目的的话,其实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跟孩子的性格兴趣是有非常强关联的,在他的这个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他可能最真实的一面对家长。家庭教育需要给到孩子正确的三观,帮助孩子引导探索他的兴趣。
所以家庭教育主要达到的目的,给孩子好的性格,给孩子广泛的兴趣,然后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遵守纪律,如何在一个团队合作的环境下向同龄人学习,有自我挑战意识和去在学术上的好奇心。
并且学习本身就需要一个学习的场景,跟同学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向老师学习也向同学学习。从知识层面是从老师处学习,在同学层面是去听到不一样的看法想法,然后如何学会跟他人去合作,交流沟通。
因为今后我们的社交场景、职业场景就是这样的,和同事之间有竞争也有协作。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的一个目的是在帮助学生去寻找他自己内在不断给自己动力的内驱力。
这个社会它一定是会有很多很多问题,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肯定消耗了这个社会的一些资源。孩子从进入到十四五岁起,他就应该去思考他今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这个社会有什么样的价值。什么样的一个社会的问题会吸引到了他的关注,他所探索思考的逻辑是什么?
然后他今后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去帮助他实现他这样的一个目的,然后怎样的内在动力,去帮他不断去挑战突破,这便是社会教育的目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帮助学生去寻找他自己内在不断给自己动力的一种内驱力,因为很多时候如果你缺乏内驱力,你到了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环境里面,你是不懂得怎么样去利用好资源的,一定要有内驱力,你才有这样的一个自我的觉醒和自我的能力。
最终让他达到自我教育,自我驱动个人进行学习。这是层层递进,也是跟一个孩子他所接受的教育,多维度环环相扣帮助他去成长为一个国际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