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事实:90%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在过着“低配”的人生

在中国,很多人的一生逐渐已经走入了一种固定模式:接受高等教育、到大城市打拼、身背高额房贷落户、进入压力繁重的生活。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城市之间的差距变得日益明显。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为代表的地方成为了无数年轻人心中的乌托邦。他们离开校园之后就飞奔这些地区,开始自己的“噩梦”。

所以在现今社会,一个吊诡的现象便横亘在众人眼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过着大家印象当中的“低品质生活”。

随着国家实力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现在在我国已经有数百所具有较高水平的院校。同样,对于个体而言,想要上一个不错的大学难度也比上一辈低了许多。

很多人会误以为毕业之后等待他们的是锦绣前程,直到他们面对险恶的人生才会发觉,原来学历真的很难带给他们什么。

社会对年轻人的“毒打”

很多刚刚离开校园的学生在一开始的时间里都会变得十分迷茫,他们会发现,生活当中的每件事几乎都很难。

最简单的事情就是,离开了廉价的学校寝室和食堂,最基本的生活都已经成了问题。工作是要找的,找到之后也是需要实习的,这段时间的状态基本就是入不敷出的。

现如今,就业与招聘之间存在一条十分巨大的天堑,招聘者想要能力,应聘者却只有学历和专业知识。

当很多年轻人意气风发地走入一家公司应聘,却灰头土脸的出来,他们的内心想象的事情,肯定充满了疑惑:我这些年的学业、当年努力付出的汗水都给了我什么?

所以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走入社会之后不久,他们的幻想便会破灭:他们不再幻想自己当时的专业与院校,不再幻想高收入,甚至对于之后的人生都不敢再拥有什么幻想,因为他们面前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活。

现实就像一盆冷水,在数九寒天落在他们脑门上。

原本美好的计划与幻想在一瞬间统统化为乌有。房租、水电、通勤、各种支出……

一个个数字犹如玫瑰上布满了的刺,让他们从梦中醒来。也许还有人幻想着自己在毕业之后能够存一些钱,但是这根本不现实。

渐渐地,几乎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走这么一遭。但是这种感觉,只有切身经历之后才能够懂得。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难以计数的人对高等学府趋之若鹜呢?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写下了人们的思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很多人穷其一生,历经磨难,就是为了争取这个机会。

君不见花甲老翁仍旧走入高考考场,只为一张文凭?君不见宿管阿姨彻夜学习只为陪子女考研?君不见数以万计的学生在“二战”、“三战”,只为一个学位?

这种观念一方面促进我们努力的同时,也会在一方面禁锢我们的思维:学位与文凭,真的有实际价值吗?

真正的生活,并不能够凭借一些专业的术语、手中的证书来应对,当你真的面临生存问题,还是只能靠自己拥有的能力。

虽万人仍往矣

在上一代人的心目当中,“大学”的校门犹如是一个触不可及的梦,十里八乡假如能够出一个大学生,都是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事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因为当时整体的教育水平还不足,人们的经济水平也不足以支撑每个适龄人员都进行高等教育——社会还在等着建设。

我们的国家变得强盛,社会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相反,我们需要的是“脑力劳动者”,是高水平人才。于是一夜之间,众多高校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所以渐渐地,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已经不再是那么难如登天的事情了。一个成绩比较稳定的学生,只要正常发挥,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于是所谓的“高学历”便渐渐的不再具有那么高的含金量,甚至很多高学历人才选择了从事一些在他人眼中“下层”的工作,比如那位引起争议的卖猪肉的北大学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不禁为他们感到惋惜。

有时事情并没有对与错,只是能否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罢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