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考上清华北大是每个学生的梦想。
很多人说我们处在一个“本科多如狗,双一流遍地走”的时代,但实际上,能进入顶尖名校的学生仍然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14亿人口,本科生占比不到4%,清北每年录取人数还不到高考适龄人口的0.05%。根据软科2020年新生大数据,北京大学2020届共招收本科新生4326人,清华大学招收约3800人,加起来还不到万人。
2019年不同层次高校录取人数占比
0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普通人”,在清华教授心中,孩子本科上不了清华是普通人;在按摩师心中,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是普通人;在公司小白领心中,自己月薪6千是普通人;在互联网大厂,月薪8万却没有股份那也是普通人。
在讨论一个概念时,一定要对概念有清晰的定义,否则就是鸡同鸭讲,不知所云。
那些不普通的人呢,其实也分两种,一种是好得不普通——显著高于均值,一种是差得不普通——显著低于均值,也就是统计学离均值较远的两级分化,一个是头部,一个是尾部。
我们大多数人是普通人,我们的孩子也大概率是个普通孩子,那这不代表我们就要放弃努力。因为不努力,可能连均值都达不到。
孩子把书读好不容易,需要付出努力,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更没有“容易”这两个字。
活着本来就是一种努力,即使是睡着,你的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一旦一个环节停止运作,就完蛋了。
努力不过是每个活人的标配,学习、工作、结婚、生子、养育,哪件事不需要努力?
而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
努力了,我们没准能够到普通人的上限,不努力,只能躺平在普通人的下限。
普通人的取值范围,就像海洋一样广阔,然而,作为一个普通人,是呆在海底还是漂在海面,生态环境和生存质量还是天差地别。
作为普通人,我们其实也没有幻想蹦出海面上天去,只不过就是带着孩子使劲游啊游,不要陷到泥里去,时不时能到海面透透气、晒晒太阳而已。
普通人的焦虑,根本不是发愁孩子上不了985,而是担心孩子高中都没得读;普通人的努力,也不是一心要跨越阶层,只不过想给孩子多一点选择的机会,而不是等着被别人挑挑拣拣。
今天,我们让孩子多看一眼书,还不是为了,以后孩子能少看别人一个脸色。
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就是要接受自己的俗气:你来和我谈理想,我首先想的是现实,你来和我谈快乐,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生存。
生活不易,普通也不易。年轻时,我嫌生活平淡没故事;中年时,我却懂得了,故事大多是事故,没情况就该感恩岁月静好。
每一个看上去朴实安稳的日子,背后都是别人看不见的咬牙坚持。
就像毛姆所说:“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02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儿上,我的态度是尽力而为。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给我的孩子托底。
我名校毕业也没什么卵用,没有ZB、没有共建校、不是子弟。
和大多数人一样,从他上幼儿园开始我就得去选择和被选择。
人到中年,我知道普通人也是分层的。
有人是选择普通,而有人是迫于普通。有人的普通是他人的遥不可及。有人的普通简直就是凡尔赛体!
而我们现在让孩子努力,无外乎是希望给他们未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
有人会说:既然宿命就是普通,干嘛还要使劲学,轻松面对就好
之前清华大学的刘瑜副教授发表了一个演讲,她的“孩子就是普通人”的观点爱的人极爱,怼的人怒怼。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因为有人的普通是埋在土里,有人的普通是站在高台。大家理解不同,没必要针对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起点也是终点,不管曾经多么伟大,都避免不了生老病死。所谓大梦一场空,最后尘归尘土归土。
虽然结局都一样,但是我们活着是为了这个过程,来这一遭,都希望活得精彩、活得有价值。别碌碌无为,还说平凡可贵。孩子就是普通人,所以才更需要努力,为自己去争取更多的机会。
“算了,随他去吧”,这样的话,我真没有底气说。
一个人的出身没办法改变,这是命。我们不是哪吒,我命由天不由我。
我们能改的是自己的运。对于很多人,靠学习,是可以做到转运的。
我看过这样一段话:书读多了,就没人能欺负你了。书读多了,你就有了飞翔的能力,可以飞过现在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山。
书读多了,即便是没有达到很高的高度,但能活出自己的价值,有一技之长,起码不至于啃老。
有人会说:教育是军备竞赛模式,踩踏式竞争,太不健康。孩子以后怎么样应该顺其自然!
想说三点。
第一,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只是孩子的眼睛和耳朵。我们应该在早期是孩子的脑子,做教育规划的脑子。教育是扬长的,孩子的长是什么,教育还必须得补短,但是补短补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你可以不去竞赛,因为你也许可以选择不同的赛道。如果你去竞赛了,却没有做到知己知彼,意义又何在呢?即便孩子可以自然,家长都要紧张起来。的确累!
第二,顺其自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你的自然”和“别人的自然”是两回事。
教育这条跑道上竞争激烈,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000多万,能进985的5%都不到,都是吃多了想去找踩吗?不是!因为高考很坏,没有高考更坏。
别人逃避竞争,还可以去开个奶茶店,你逃避竞争,可能给奶茶店打工都难。
所以完全“顺其自然”可能会搞得自己很不自然。
第三,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同样的路。不能完全的顺其自然,但是也不能疯狂地拔苗助长。所以别总盯着海淀干了什么,孩子和妈都不一样!人家孩子受得了,咱们自己都未必受得了。
有人会说:清北毕业怎么了,也有loser
这话说得真是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但是正确的让我都懒得去评论。
还有人说:清北毕业怎么了,就一定快乐了?
不,肯定不是。比如李雪琴,一个标准的北大人,得过抑郁症,还是很严重的抑郁症,当年在纽约大学读研的时候都没坚持下来。
快乐和学历、知识水平,都没有必然联系。
我其实挺喜欢刘瑜教授的演讲中说的“社会中有太多错误的失败观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其实失败是一个信号机制,提醒我们该拐弯的时候拐弯,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特别对,但是你想过吗,不一条道走到黑的,能从失败站起来的,都是特别有能力的人。
不然,就只能越走越黑了。
李雪琴想做网红做网红,想带货带货,想转型成脱口秀演员,就能火。
另外一个我挺喜欢的女性脱口秀演员也是北大毕业的,叫王梓涵。有人和她说:我要是有你这个学历,我就不说脱口秀了。她的回答有玩笑的成分,但是也挺有道理。
最后回到做一个普通人这个问题上来。
这种心态没有错,历史的长河中,在教科书上能有名有姓的就那么几个。
但是普通不应该是懒惰的外衣,普通的内衣应该是努力。
那天我看了一个视频,是两对羽毛球选手为了比赛中的一个球,反复胶着。
水平都很高,你来我往。当你觉得可能一边要输了,结果没放弃,球又救起来了。但是比赛就是比赛,有输有赢。看过这个视频之后,你会觉得高手之间的较量效率太低吗?觉得“输”的人很没有意义吗?肯定不会。
大家都很努力,所以我们孩子努力的意义最起码是可以争取到和高手过招的机会。
至于是否可以成为高手,莫强求。
酸一下,致我们自己和终将成为普通人的孩子们:
我希望你努力,但并不苛求结果。
因为第一名只有一个,每个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无论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能够接受。
承认普通和平庸并不丢人,从来没有努力,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才丢人。
我们的孩子,终将平庸。
我们所有人,终将平庸。
只希望,我们在走向平庸的路上,尽自己的能力做得优秀。
用最积极的态度,过完普通的一生。
欢迎分享
您看了文章有什么收获呢?
欢迎大家关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