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
然而对于现代孩子来说,流行语逐渐变成了“得语文者得天下”。
我家孩子上小学前,我并没有感受到语文有多么受重视,直到我拿到小学语文教材的那一刻,才明白现代孩子的语文教学变化有多么大。
小学一年级课本就有古诗词,据悉小学六个年级、12册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数量达到了129篇,相比原来的教材数量猛增了87%。
当时我我就很好奇地查了一下,现在的语文古诗文占比到底有多大?结果发现,在高考试卷中古诗文已经成为重点拉分项。
一个满分150分的试卷中古诗文占了45分,甚至50分的作文题目都有可能是古诗文。
稍微夸张地说,150分中,古诗文的分数可以达到95分。
正因为古诗文分数占比太高,引发了一个让家长十分困扰的问题:
让孩子死记硬背古诗文,到底是对是错?
“背了也会忘”VS“多背才能厚积薄发”
记得我逼着孩子背古诗那会,孩子只有4岁。
孩子的爷爷奶奶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让这么小的孩子背古诗,孩子理解不了,过段时间就忘了。但我认为,4-7岁是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这时不让孩子背,难不成等长大了、记忆力衰退了再背吗?
毕竟,“背过忘了”和“从未背过”,是完全不一样的。
《中国诗词大会》幕后命题人之一的方笑一教授曾说:
“孩子幼年时就要大量读诗、大量背诵,先不要去强求理解。童子功打好,到了长大后的某个时期,自然会懂。”
胡适也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9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一句话:“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我就是觉得好玩,并不是很懂。
到了60岁,我还是喜欢这句话,这时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很多东西即使孩子当时理解了,也只是理解了表面。古诗中真正的含义只有等孩子长大了、接触到了,才是真的懂了。
胡适先生的这段话,也很好地说明了孩子背诗,是讲究阶段性的。
孩子两三岁时,可以先“磨耳朵”
家长们都知道给孩子做启蒙都需要先“磨耳朵”,背诗也是如此。
比如,被称为“中华小词库”的王恒屹,1岁多的时候奶奶就给他读诗词,5岁时会背的古诗词已经达到了460首,且每一首都能融会贯通。
四五岁时,选什么样的诗来背非常重要
不管学什么都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年龄选什么样的诗就非常重要了。
刚开始接触古诗时选择朗朗上口的古诗儿歌,然后是简单的唐诗,接下来背简单的古诗词。到了四五岁,孩子就可以体会到古诗的音律之美。
六七岁,在生活中引导、培养兴趣
我认为死记硬背没有错,关键是孩子背了之后能不能运用到生活中。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海边玩,他在沙滩上挖坑的时候说了一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当时在他旁边的爷爷奶奶惊呆了,之后再也没阻止我让孩子背古诗。
虽然孩子无法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到了相似的生活场景中自然而然地就能表达出来,而不是只会说:“这沙子真暖和。”
虽然是让孩子死记硬背,但我非常注重在生活实际场景中引导,孩子只有切身实际地感受到了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