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孩子都"迷之自信"?
我们都知道美国中小学生数学成绩一塌糊涂,可是他们的学生却往往"迷之自信",更为吊诡的是,这些成绩很差的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往往像开了挂一样,数学成绩往往一飞冲天。很多人都在分析这种现象,有的归因于美国数学好的都是天赋好的学生,天赋不好的都不学数学,有的归因于大学数学好的都是移民造成的。这几天看了一篇关于数学潜能评价的文章,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
这篇文章发表在《全国教育展望》2019年第8期,文章名字很学术《基于IRT的区域学生潜能测试的思考与实践》,数据来自于上海MH区高一某次数学学业质量监控,至于方法、模型这里就不再多说,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找,也可以私信我索要,我们这里只谈在这次测量中学生潜能的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
数学总潜能只和数学学习自信心相关
在这次评价中,作者发现学生的综合学科潜能只和数学学习自信心强相关,而其他的因子和数学总潜能几乎没有太大关联。只有"课后行为"、"师生关系"和数学潜能呈现"弱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提及其他参与测评的因子,也没有显示评价中的100道题目是什么,按照我们的经验,诸如代表意志力的勤奋、代表聪明的智商应该会被设计到里面,但是在这个测评中,这些都没有发现和数学潜能有什么关系。
可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师生关系这个影响因子一定程度上和数学学习自信心的获得有一定关系。师生关系比较好的老师,一般都会非常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那些经常讽刺挖苦打击学生的老师肯定师生关系很差。
甚至课后行为也和自信心有一定关系,毕竟有了自信心才会有兴趣,才会在课后有持续的思考和练习。
家长和老师真的要反思了
尽管这仅仅是一次小范围的评价,影响因子和问卷还没有做到完全无关,但是这个结果还是有一定的可靠性的。至少我们可以确信"自信心"是数学学习行为高效、持续地进行下去,这个效果要比意志力好得多。
那么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就要反思一下在实际的教学和生活中对孩子们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的言论了。比如,数学好的都是聪明人;你怎么这么笨?人家会你为什么不会?这道题这么简单你就不会?
家长和老师们需要认真学习现代脑科学的一些知识,要明白智商更加依赖后天教育,也就是说,孩子们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智力水平的,而非是一生下来就决定了智力高低。另外就是孩子的早期教育很重要,运动很重要,自信心很重要。指导孩子问题的时候不能泛泛而谈说要努力、勤奋之类的,而要直接谈细节,比如说这道题目你是怎么思考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要让孩子们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细节。
当然教育中的内容太多了,技巧也太多了,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