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研究生在入学前夕,应该做些什么?”——这是众多准研究生萦绕于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湾区博士邀请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的刘博士,对此问题进行了作答,希望对广大的准研究生们有所帮助。以下是博士回答原文。
”
作为材料学专业考研上岸双一流,博士成功毕业的人分享一下经验(好想穿越回去告诉当年的自己,也能少走点弯路)。其实想要读研的大部分人都是有理想有追求并且励志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因此对研究生生涯充满期待,并且已经磨刀霍霍向科研了。
当时我本科毕业后的暑假也是这种想法,但就像是知道要参加一场变形计,却不知未来会发生什么,自己或许有些明白需要努力,却不知道要往哪里用力。人总是对未知的事情充满畏惧,因此对未知的研究生生涯产生焦虑和压力,这再正常不过。其实只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稳住,我们能赢。
摆正心态为首位
摆正心态当然是第一步。尚未或刚入学的研究生对学术一般都充满热情,但两三年后,总会有人对学术痛哭流涕痛不欲生痛心疾首,原因分很多种。
1、急功近利;想要快速出成果,看完一篇文献就想做实验,得到产物就想去表征,往往脑子还没转身体就已经在路上了,这样没有思考量的工作不如不做。
2、不独立思考;总是导师让做什么方向就做什么,按部就班当一个工具人,其实导师也不是万能的,实际操作还是得靠自己摸索和思考,否则只能坐以待毙,没法毕业还得责怪导师给你想的课题不合适。
3、偷懒摸鱼;我有个硕士师兄整个硕士阶段都在摸鱼,别人在熬夜辛苦做合成、过柱子,他却早上迟到、晚上从来不出现,最后毕业的时候只能什么成果都没有。
在一篇成功发表论文的背后,其实是半年或更久的文献阅读、十几次或更多次的失败实验尝试、数次或是数十次的投稿失败等等努力。所以对待学术和科研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摆正心态,戒骄戒躁,我认为这是入学的第一步。
增强能力是根基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入学前的时间,也就是暑假的两个月肯定是不能浪费的,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
1、文献查阅能力;当然本科写过毕业论文的都在中国知网查阅下载过文献(翟天临事件就是从一句不知知网暴露的哟),但到了研究生因为需要紧跟科研前沿,基本都是看英文文献,需要在Web of Science上下载(网址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全球最大、覆盖学科最多的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网站)。
很多出版社下载是要收费的,但幸运的是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都会购买杂志的资源,如果你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半年内还是可以用母校的VPN进行远程下载,具体的下载方法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网站上查询。
2、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虽然现在提倡不唯论文论了,但学术界还是得表达出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和成果的,最直接的还是用论文或会议来进行交流,因此要掌握科研最新动态首先就必须看得懂纯英文文献。
另外如果要发SCI也是必须纯英文写作,因此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当时考完研后,导师嫌弃我的英语分数不高,让我回去在图书馆借两本专业课的纯英文版教材回去研习,因为刚考完专业课,英文版教材看起来并不吃力,当时也做了好多笔记,回想一下这个方法对之后的文献阅读是很有助力的。
3、专业知识储备;在暑假提前接触老师的课题方向十分必要,不至于开学后去了实验室一无所知。
可以向导师发邮件,让他推荐几本基础知识教材和组里师兄师姐发的文章,仔细研读,并且学会衍生,在Web of Science上就可以查找同方向的论文继续研读,当然如果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比较新颖的点子别怕和导师讨论,一般导师还是很愿意接受新思维的。
4、其他能力;这可能是你最悠闲的一个暑假了,可以趁此机会考个其他的证书,比如日语甚至是驾照。
读研时很多没有驾照的师兄师姐挤出时间去学车,因为担心工作后就更没有时间学车了。另外有的同学想要出国学习,就得在百忙的科研生活中抽出时间学外语。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掌握前面的两项之后,要知道成年人也不能所有的都要,还是要做选择的。
比如想清楚自己更适合做哪一方面,就像我们有机导电高分子就分两个方向,合成和器件方向的两个实验室,一般入学后就会进实验室学习了,所以最好在入学前就掌握这两个方向的科研前景、实验环境、就业前景等,然后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向。
再比如想清楚自己是否有这个潜质能够潜心科研,如果想要读博的,最好在读研期间多发文章。
此外,很多学校有硕博连读,如果你一门心思想要读博,可以在入学后的学期就提前联系导师,让他把明年的博士名额给你留着,一般导师都乐意留自己的学生读博,毕竟省去了半年适应的时间,形成合作互赢的局面。
虚心做人,低调做事
要知道你在读研期间和实验室的人相处比谁都多,导师甚至会决定你的毕业前途,所以,一定要和师兄师姐尤其是导师打好关系,虚心做人,低调处事!
尊重理解他人,不要背地里评价别人,也不要在背后说老师坏话,要知道科研是很枯燥的,所以很多人会通过八卦来丰富生活(哈哈),谨言慎行!
总结一下,没关系,还是那句话,读研就当是参加一场变形计,希望你越来越好。最后送上百万文案。
如果有一天,你的理想被风雨淋湿,
科研愿意回头扶你一把;
如果有一天,你无力前行,
实验愿意陪你一个温暖的午后。
如果科研问你为什么,
你是否想到曾经遗失梦中的idea?
如果那是一个你不熟悉的方向,
你会不会把熬夜当做路牌?
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你是否一心奋斗,不再彷徨?
本文作者介绍
刘博士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3D打印组织工程支架,发表多篇高影响因子论文,具有机械、材料、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