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叫做绍兴,这座城市有一种痛,叫做“没有自己的大学”。几十年以来,绍兴人一直有一个梦想——让“绍兴大学”成为现实。
一、绍兴的大学
绍兴的高等教育资源不够丰富,目前的本科院校只有绍兴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树人大学杨汛桥校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这么寥寥几所。
其中,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都是独立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是民办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杨汛桥校区是主校区位于杭州的浙江树人大学的异地校区,他们都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心里的“老三本”。
二、“绍兴大学”的实现之路
1993年10月,绍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绍兴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筹建“绍兴大学”。
1995年8月,以上两所专科学校合并,成立绍兴大学(筹),直到现在绍兴大学后面的“筹”字依然没有被拿掉。
1996年4月,绍兴职工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绍兴分校等校也并入进来,组建绍兴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正式命名了)。
1999年,绍兴卫生学校并入绍兴文理学院。
2000年,上虞师范学校、绍兴市城乡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入绍兴文理学院。
2010年3月,绍兴文理学院被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8月,绍兴文理学院正式拿到硕士点。
一转眼27年过去了,“绍兴大学”依然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绍兴人民把实现“绍兴大学”的理想,全部寄托在绍兴文理学院身上。
三、绍兴文理学院的努力
2019年10月,绍兴文理学院扩建工程开始,目前已完成校大门主体工程;行政服务中心及国际交流中心地下室结构施工至25%;风雨操场桩基施工至40%;风则江大讲堂主体工程施工至70%。
在东至文渊路、规划坡塘路,南至规划镜湖路、二环南路,西至常禧路,北至环城西路的2092亩土地上,扩建工程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四、绍兴的文化底蕴
绍兴的历史文化名人可是真不少,“卧薪尝胆”的勾践、“沉鱼落雁”的西施、“管中窥豹”的王献之、“壮志未酬”的陆游、“大器晚成”的王阳明,他们都是绍兴人。
如果说上述这些历史文化名人与大学的关系没那么深,不足以支撑绍兴拥有自己的大学,那么下面这三位绍兴人可是与中国的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位是蔡元培,他1916年到192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从1920年到1930年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在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大学令》(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他在1928年到1940年之间,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办学方法、“轻学而重术”的学术思想,直到现在还备受推崇。他无愧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大佬”。
第二位是马寅初,他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名誉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他被誉为“中国人口学第一人”。在2019年9月25日,他被评为“最美奋斗者”个人。
马寅初的名字,与“计划生育”四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曾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顾问。1982年,他去世的时候,刚好100岁高龄。在放开二胎、放开三胎等人口问题引发广泛讨论的今天,重提马寅初的名字,似乎意义不凡。
第三位是竺可桢,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浙江大学前校长,现在的浙江大学还有“竺可桢学院”,由现任校长吴朝晖院士担任院长,这个学院是类似于“精英班”的存在。
竺可桢曾提出要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人才,也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生著作300多万字。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四个字中的“求是”,便是竺可桢一生的思想核心。
此外,绍兴也是李兰娟院士的故乡,还是鲁迅先生的故乡。
社会上曾一度流传“绍兴文理学院要更名鲁迅大学”的传闻,这并不是真实消息,杜撰这消息有何意义,缪老师就不得而知了。
你认为绍兴文理学院何时可以更名为“绍兴大学?你认为绍兴的教育未来会不会迎来大发展?来评论区聊聊吧。
为你带来教育观点,帮你规划升学路径。点击头像关注我,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