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自杀的这位大三学生崩塌的信仰是什么?
北交大自杀的这位大三学生的自杀让很多人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担忧,也想分析一下究竟背后的心理冲突到底是什么。
根据这位学生的遗书我们可以看到诱因非常简单:保研失败。按照他的叙述"舍弃了做题这一优势项目",我们可以推断到或许根本没有获得保研机会。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二十年来坚信做题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听信了某些自由派的鬼话","舍弃了做题这一优势项目",当"意识到问题所在时,为时已晚"。这个"为时已晚"说的应该是保研这件事情。
我们知道除了保研还有考研,如果真的成绩比较好的话,现在考研还是比较容易的。对于北交大这种名校的学生来说,稍微努力一年半载,考个研究生还是不在话下的。为何他会认为自己"舍弃了做题这一优势项目呢?"为何会认为"根基被摧毁"呢?会和会认为生活无望,希望崩塌呢?为何认为很多美好的事物都会在"舍弃了做题这一优势项目"这一点上呢?
而那些他口中的"自由派"人士告诉他,只做题是无法有美好生活的。他相信了,他似乎也努力去"全面发展"了,或许这个全面发展包括"人际关系"、"美学"、"科学"等等通识课的内容,或许不包括,信息量太少,这里不再猜测,但是从他的后悔中,显然并没有好好学习。他把学习和做题等同起来了。
考试是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的功利性学习的坍塌
现在的大学生应该非常清楚思维、思想、方法、语言、查找文献、合作协作、实验论证在学习中的作用,做题无外乎是论证的一种方式,做题也是学习中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不是唯一环节。
现在很多大学新生一入学就找老师要资料刷题,精神可嘉,可是"只"刷题无法带给他们科学思维,在大学教材中也没有那么多题目让他们刷。当他们遇挫之后,或许也会埋怨那些所谓的自由派不给他们题目让他们做。他们或许也会认为舍弃了做题这一制胜法宝。
我们从这位北交大大三学生书信中看到的是一位把做题当作学习的唯一方式的学生,在大学中学习方法转型失败的典型案例。
而他的信仰则是"刷题就有黄金屋,刷题就有颜如玉"。刷题不再,生活就没有希望了。
高等教育需思考大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型
大学生如何从中学为了应试而进行的重复训练成功转型到大学中以科学思维为主的学习是一件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
本人也一直在做这种努力和尝试,我们很难相信有些本应该充满活力和想象的十八九岁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之差,想象力之匮乏,学习方法之单一,思想之极端和固执,交流之困难,是多么让人大跌眼镜。
长期运用结果证明过程的习惯,对于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极大的干扰,对于开放性问题、不确定性现象难以理解。
这里不再赘述,也不要简单地把这位学生自杀当作一个心理问题来处理,而应该是一种"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当失败案例来探索。我们必须明白类似中学的"做题"仅仅是大学学习中的一部分,甚至根本就算不上大部分。阅读文献、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合作协商、写作,这些都是大学中的学习方式,而"中学式做题"仅仅是验证的一个环节,甚至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之下,这个环节也越来越简单了。而思想、方法、工具越来越重要了,而这恰恰是最难衔接的。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