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如冰(爸妈进化论主笔)
前几天,一则3岁男童抠坏幼儿园墙壁被劝退的新闻引发热议。
起因是3岁的男童辰辰,抠坏了幼儿园墙壁的抹灰层,幼儿园联系了辰辰爸爸古先生。
古先生觉得孩子淘气很正常,抠坏墙壁也不是大事,给老师转了300块钱作为赔偿。
幼儿园负责人表示不需要经济赔偿,希望家长能和孩子一起把抠坏的抹灰层刷好。
最后,双方谈崩了,幼儿园退还300块钱,并作出劝退的决定。
对此网友也是看法不一。
有的认为幼儿园太小题大做,小孩哪有不淘气的,不就是抠坏了一块抹灰层吗?劝退孩子太过了。
也有的认为家长用钱来解决问题的做法不妥,不是什么都能用钱来解决。
孩子抠坏墙壁,的确是件小事,但被幼儿园劝退,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路上,都算是件大事。
孩子犯错,家长的态度和做法或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可惜,古先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认为是园方嫌300块钱太少了。
这样的脑回路,也难怪幼儿园负责人说他“无法沟通”。
现在的孩子经常被吐槽没有担当。反观古先生,孩子犯错,他二话不说揽在自己身上,想用300块钱了事。
这会让孩子觉得,犯了错不要紧,爸爸会帮我解决。类似的事情多了,熊孩子会肆无忌惮地捅娄子,因为无论他怎么造,后面都有家长兜底。
这样的孩子,何来担当呢?
你以为孩子的错“小”,TA便以“大”错来回报
爱玩、淘气,都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应该保护和顺应孩子的天性,这当然没错。
但天性不能成为孩子的保护伞,在TA犯错时用来掩盖“错”的本质。
很多家长像古先生一样,认为孩子犯错是小事,大不了花点钱善后,“破钱消灾”。
殊不知,今天是一件小事,300块钱就能解决。孩子大了,闯了更大的祸,需要30万,甚至再多钱都无法解决呢?
电影《少年的你》中,魏莱是一位校园霸凌者。因为她的霸凌,同班同学胡小蝶跳楼自杀了。
当警察把这一切告诉魏莱的妈妈,她丝毫不认为自己女儿有错,反而咄咄逼人:对方家长什么身份?他们孩子的心理素质怎么那么差?
魏莱更是没有一点内疚:胡小蝶死了不好吗?她要是没死的话她妈也弄不到那么多钱!
在魏莱和她妈妈眼里,胡小蝶自杀,是她心理素质不好,她的死能换来那么多钱,值了。
这是不是和江歌案中的刘鑫很像?你女儿死了,是因为她短命,和我有什么关系!
魏莱哪怕表现出一丁点对生命的敬畏,后来的悲剧也不会发生。
她找到被她霸凌的陈念求和时,完全没有提到自己错了,而是说“玩过火了”,还问陈念想要多少钱。也正是这一点,彻底激怒了陈念。
陈念在推下魏莱的那一刻,她自己的人生也就此改写。
我们都听过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
孩子小时候犯小错,如果家长不借机会培养孩子的是非观、责任感,等TA长大了,就可能是犯大错,逃避责任,没有担当。
有些事,必须让孩子自己解决。当孩子在解决了一件件小事以后,自然在这些经历中具备了解决大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放大孩子犯的错,TA会因恐惧而逃避
教育无小事,孩子犯错,家长不应认为事“小”而不重视。但也不能因为重视而放大,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在网上看到一个署名“迷茫的妈妈”的帖子:
老师打电话告诉我,班上一个小朋友丢了自动铅笔,却在女儿的书包里发现了。我这才知道,上二年级的女儿已经不止一次有“偷”的行为。
出了这件事,首先是老师问她,她一开始不承认,老师逼急了她才承认了一点点。
晚上我和她爸爸严厉地骂了她,骂完又心平气和地跟她讲道理,不能偷拿别人的东西,她答应了。
可是没过几天,我又在她书包里发现了一支水彩笔,她说是同学送的,问是哪位同学,却说不上来。
第二天一早,校门还没开,我就让她挨个看,到底是哪位同学送的。
最后同学们都到了,还是没有看到那个送她水彩笔的同学。她被逼急了,才说出笔是在门卫室拿的。
这位妈妈说,她没想到孩子一再“偷”东西和“说谎”,她又绝望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和那些认为孩子犯点错不要紧的家长比,这位妈妈三观很正,她非常重视孩子的品行教育,但做法却不可取。
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就是“偷”,孩子没有说真话,就是“说谎”。为此她严厉批评,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犯了“滔天罪行”。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表面承诺会改,实际却换了一种更隐蔽的方法去“偷”,为了避免再次被骂,她只好又一次“说谎”。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小时候偷家里的钱买东西,有一次妈妈拿菜刀要剁我的手,害怕的我当时想,要是剁手能让我不再偷我也忍了,但不明白为什么我就是改不了。
直到有一次,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想花钱跟大人要,别偷。我那时候才明白,原来还可以这样做,从那以后我再没偷过钱。
如果爸爸能早点告诉我可以这样,我就不会一边背负着“小偷”的名一边又忍不住伸手了。
孩子很小,TA的世界也很小。放大孩子的错,会让TA无法承受。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
孩子承受不了这样的罪名,也没有改正的能力。表面答应不再犯,却忍不住以更隐蔽的方式再犯;
孩子认为一旦犯错,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所以从此害怕犯错和尝试,成为“从小就不自信的孩子”。
重视孩子犯错,不等于要放大,适度的压力有积极作用,过度的压力只会击垮孩子。
矫正错误的三个R
《正面管教》一书中说,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如果我们把犯错误看成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推托、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非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
书中为我们提供了矫正错误的三个R,即承认(Recognize)、和好(Reconcile)、解决(Resolve)。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为我们提供了矫正错误的范例。
王先生的儿子在电梯里把自己家以上的所有楼层按键都按亮了,为此遭到其他业主投诉,小区保安上门沟通。
当着保安的面,孩子不敢承认。保安走后,在王先生的引导下,孩子最终承认了。但王先生觉得这还不够,应借此机会给孩子上一课。
他先是让儿子写检讨书贴在电梯里,向邻居公开道歉。
自己也写了份检讨,以没有教育好孩子的父亲的身份,向其他业主致歉,并保证以后一定不会再发生同样的事情。
两份检讨让父子俩在小区里火了!业主们纷纷点赞王先生的教育方式,并表示要向他学习。
从一开始业主们的集体讨伐,到后来的赞赏,这样的神反转,只因为家长在孩子犯错时正确的态度和对待方式。
《正面管教》中说,孩子犯错时,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你犯错了,我也有责任,不过没什么大不了,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当孩子发现,自己犯错了,父母依然爱着TA,TA便不会害怕承认错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父母的身体力行也让TA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孩子成长路上的每一步,都不会浪费,哪怕是错路、弯路。
将错误及时扭转,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作者简介:如水,富书专栏作者,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