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看了一期综艺《小巨人运动会》,田亮公开质疑郑希怡的画面令人深思。
节目中,郑希怡自曝了育儿观。
因为小时候上了太多兴趣班,长时间在家里,无法出去玩,所以成为妈妈后的她,决定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再给她压力,让她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
郑希怡给5岁的女儿报了一所特殊的学校,没有学习,没有压力,只在田地上玩耍、种菜。
尽管女儿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但郑希怡并不着急,她甚至打算在女儿7岁之前,不进行任何学习、写字等文化教育。
听完郑希怡的观点,在一旁的田亮频频摇头。
同为父母的田亮,显然不赞成郑希怡的观点。
在他看来,他无法承受因为自己宽容所带来的后果,所以让孩子随大流学习是他必须要做的抉择。
听完田亮的话,郑希怡淡定地说补充道:“我顶住那个压力就可以了。”
不料,田亮公开质疑:“那你的孩子可以顶住压力吗?孩子会告诉你,我很不开心,因为别人都可以,我不行。”
两人的争执,让场面一度有些冷场。
但无疑,这是每个家长都无法逃避的话题。
到底该顺从孩子天性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玩耍,还是让孩子提升实力,尽快适应社会的竞争?
也许,教育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作家龙应台说过一段话,或许能让人有所启发: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
从小用功学习,无疑是提升一个人底气最好的方式。
过于放纵的养育方式,许多时候,真的只会让孩子以后丧失了选择的权利,变得被动、无所适从。
02
真人秀《告诉世界我可以》,曝光了杭州一位6岁女孩甜心的日程表。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女孩的妈妈给女孩报了10个辅导班:英语、滑冰、模特、乐高等等。
对于女孩来说,每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上课的路上,没有一刻放松。
当其他小朋友满心欢喜地享受课堂的趣味时,疲惫的甜心总是紧锁眉头,难以专心投入。
尽管如此,孩子上课的同时,在外等候的妈妈又开始安排起第二天的课程来。
9:00至11:30 夏令营
13:00至14:00 录古诗手势舞
14:00至15:00 数学题
16:00至17:00 滑冰课
19:30至21:00 摆摊
21:00-21:30准备第二天派对节目
密密麻麻的行程,让人叹为观止。
在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后,记者问女孩:“你平时喜欢妈妈在家吗?”
结果,女孩沮丧地说道:“不喜欢”。
女孩给出了很直接的理由:
“唱歌、跳舞、小主播、模特,我都不喜欢。我喜欢画画,妈妈觉得我画得不好,爸爸有时候也会打我,因为我有一次拼乐高,爸爸训了我。”
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在女孩眼里,爸爸妈妈都是“不好的人”。
看到这幕,真的令人感到心酸。
教育家钱志亮说过:
“亲子关系大于教育,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把亲子关系建立好。”
尽管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众,但过多的控制,只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凡事过犹不及。
当父母过度焦虑孩子的学习时,就会自然而然减弱对孩子内心的关注,最终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疏远。
03
之前,一对不让孩子上网课的父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黄觉和麦子这对夫妻曾公开表示,自己拒绝了网课。
但如果你以为他们就此放任孩子,那你就错了。
虽然拒绝了网课,但身为母亲的麦子,从未放弃孩子的功课。
因为网课的设置是面向大部分学生,许多内容并不具有针对性。
麦子就亲自整理孩子要学的东西,做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把孩子一天网课的内容压缩到两三个小时学完。
剩余的时间,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做些他们喜欢的事。
性格温柔的哥哥喜欢弹钢琴,淘气的妹妹则沉迷在打碟的快乐之中。
除此以外,两兄妹还会积极地参与家务,与父母一起做饭,享受欢乐的亲子时光。
在父母的引导下,两孩子从未落下学习,在兴趣方面又有出众的能力。
主持人汪涵也曾提到自己的教育理念,他坦言自己拒绝加入家长群。
除了“家长群”会带来无形的压力外,汪涵认为,“家长群”还会增加不少攀比,让人在其中迷失自我。
因此,他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
他每天雷打不动的,就是坚持给孩子睡前阅读。他坚信,阅读可以让一个人拥有更广阔的见识。
心理学家卫•埃尔凯特说:
“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给孩子两样东西——根和翅膀。”
最好的教育,说到底就是父母的用心陪伴,以及读懂孩子后因地制宜的教育。
养育一个孩子,并不简单。
有的家长,过于追求快乐的童年,忘了为孩子规划好未来漫长的路;
有的家长,急功近利,被焦虑的情绪裹挟,忘了最宝贵的亲子关系。
或许,每对父母关于教育,都是自己的思量。
但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让孩子拥有面对竞争的实力,以及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才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