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效应”是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往往是学生的无奈之举。
我们需要给他们创设更好的环境,让他们在建设已有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建设“新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创新者,而不是在现实环境中生存的“鸵鸟”。
——常生龙
“鸭子效应”是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者调查发现了一种特别的校园文化,即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心情是多么的悲伤或者焦虑,学生都会表现出一副很开心很自信的样子,这个现象之后就被叫做PennFace。
这种“我很好”的面具也出现在斯坦福,不过它被更形象的描述成鸭子效应:鸭子看起来在水面上优雅缓慢的滑动,但在水下,它的双脚却在疯狂地摆动着。
正如这些精英学校里的学生,表面看起来,他们是如此的出色,可以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平衡实习工作,课外活动和各种社交活动,而且每时每刻他们看起来都是如此的自信和充满斗志。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为了维持这样的公众形象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他们中的很多人会有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问题,或者有进食紊乱睡眠困扰,甚至有的人为了完成如此高负荷的工作量需要依赖药物。
也许这就是所谓名校的压力,并不仅仅是学业上的繁重,而是一种弥漫在整个校园里的一种“精英”文化,一种需要你把学术和职业上的完美主义渐渐延伸到个人和情感上的自我控制的文化。
也就是说,作为名校学生,不仅要有闪瞎人眼的成绩单和实习简历,还需要时刻保持着开朗,放松和好交际,能让一切都在控制中。
“鸭子效应”背后,带来的教育启示
“鸭子效应”是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压力下生活和成长的,适度的压力有助于人潜能的发挥,帮助自己实现自身的愿望。
但如果压力过大,或者压力的来源不妥,又常会给人带来挫败感,搞得不好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并因此而产生过激的行为。
1
兴趣是催人奋进的源动力
一些学生每天学习的压力很大,但他们并没有将其作为一种心理的负担,而是看做成长阶段必不可少的历练,因此并不惧怕压力,甚至能乐在其中。
位于美国加州的惠尼中学,是全加州排名第一的学校,随着学生逐渐进入到毕业年级,他们的学业负担也开始逐渐加重:
每个人都想在SAT的测试中考出前4%之内的高分,在毕业这一年选择4~5门最具挑战性的高级选修课程,都想得到4.0的平均成绩,为此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常常需要4大杯拿铁咖啡才能熬过一整天。
面对这样的学习压力,学生是否会度日如年?
美国的一位作家兼记者在这所学校里蹲点了一年,想看看孩子们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会有怎样的表现。
一年的观察令他非常震惊:学生平时在学校里努力用功,因为他们想待在这里,他们喜欢这里。
每天放学后,没有人急着冲出校门,大家都喜欢聚在一块儿,坐在走廊,跟老师说说话,多做写功课。
孩子们一个个都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下功夫学习,而不是将学习作为一种负担。
罗振宇在《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一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费马大定理的发现过程,把几百年来一代代的数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
这让我们感叹有那么多智力超群的天才们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在了数学上,并充分感受到数学学科光芒万丈的魅力和一个人如同历史使命感所存在的意义。
罗振宇总结的这段话我也是很赞同的:
“人类知识领域、智力领域的任何丰碑,从来都不是用强烈的目的性建造出来的,它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由兴趣堆积出来的。
兴趣不仅促成了最后的成功,而且点亮了其中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个人的生命。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伟大的目标,你有一个强烈的目的,但如果没有兴趣,你将一事无成。”
一个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的人,会让自己沉浸在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来探究。
他在该领域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普通人很难想象的。
2
外界压力往往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鸭子效应”经常是因为外在的压力所导致。
人是社会性动物,总是在某些群体中生活,这些群体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左右自己的价值判断,为了巩固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就必须付出很多努力,同时承受很多压力。
包括承受因生活上的无规律而导致的进食紊乱、为展现自己在众人面前“佩戴面具”、通过进食各种敏感性的药物来化解焦虑或者利用药物来维持自己的精神状态,等等。
外在的压力如果是支持自己在兴趣爱好方面发展的,这种压力是会转化为人持续探究的动力的。
只不过这些压力不能太大,因为一个人做的原本就是他兴趣所致的工作,已经在该领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你对他的过度关心和呵护,会让他时不时就要掂量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想想这些关心和呵护是否有价值。
这不仅会干扰他的兴趣发展,还会给他带来不必要的苦恼,让自己在该群体中像鸭子那样生活。
外在的压力如果并不支持自己的兴趣爱好,那学生就会很痛苦,要时常在面对兴趣和为了“面子”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做出抉择。
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给人看起来又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开朗的心态以及和谐的关系等,自己要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
一但协调不好这些关系,让自己觉得“失了面子”,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3
顺应和理解是很好的缓释剂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学校教育的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此,在传授给孩子走向社会所必备的符号系统和规则之外,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通过给孩子创设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着力呵护它。
其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感受到无限发展的时空,愿意让自己投入其中。
一片树林,有的树长得笔直挺拔,有的长得奇形怪状,比如说樟子松上所生长出来的树瘤。
笔直挺拔的树有它的用处,那些树瘤也有自己的价值,其所包含的松树油,能给人们提供大量的能源,人们常说的松明子,说的就是它。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顺应并理解这种兴趣爱好,给孩子创设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他就能成长为独特的自己。
在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的不是“校准件”,而是个性突出的人。
“鸭子效应”往往是学生的无奈之举。我们需要给他们创设更好的环境,让他们在建设已有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建设“新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创新者,而不是在现实环境中生存的“鸵鸟
来源 | 研修苑
版权说明丨幸福教室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