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的父亲是开国少将金如柏将军,作为“二代”,他说一生中仅两次“沾父亲的光”:
一次是当年父亲被打倒,初中刚毕业就进厂当学徒;
一次是父亲去世,受照顾调入国防大学,但没人愿意要他,最后进入校企,35岁进了图书馆,从此一门心思研究学问,没有后来的事情,估计他会在图书馆的岗位上终老。
金一南的成功,源于他46岁时的一次公务接待,这是他金子发光的日子。
98年,美国将军切尔克特到国防大学访问,国防大学召开接访研究会,金一南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当别人都在夸夸其谈时,坐在角落里的金一南不动声色地提供了关于切尔克特的详细资料,包括本人照片,这些东西除了他没人见过。
信息不对称是最可怕的事情,此举引起当时国防大学校长邢志忠的注意,发现了这个差点被埋没的人才,不久金一南被越级提拔为副教授。
后来的金一南成了学校的热门人物,许多研究室都向他提出邀请,他选择了到国防大学的战略研究所工作。
可以看出,金一南的成功,与他的家世没有多大关系,完全是靠个人勤学苦练才有了最后的成就。
翻看金一南的个人经历,感到他的成功离不开这三点:
首先,他热爱工作
金一南在工厂烧了2年的玻璃瓶,当兵提干当了一名无线电技师,在图书馆干了11年,不管做什么工作,在哪个岗位 ,他都感慨机会来之不易,从不抱怨,充满感激。
反观我们有些人,患得患失,往往是还没有做,就想要结果。
职业生涯中,有许多事情无法把握,能把握的唯有一条,就是从来不厌弃、后悔自己干的任何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什么时候都是全身心投入,一心一意干好。
其次,他刻苦钻研
金一南当工人的时候,为了磨好车刀,在充满氧化铝粉尘的砂轮间一待就是40分钟;
为了支援越南前线,在车床上连续突击36小时,下班时脚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昏沉沉的不知怎么回的家。
在成功的路上,并没有什么捷径,有时最简单和最笨的办法反而更有效。既然选择了工作,就要有把他做好的信心和韧劲 。
再次,他满怀饥渴
当年金一南在基层部队担任技师时,在繁忙的工作和简陋的条件下自学《世界通史》和《西方哲学史》,当时他根本不会想到,20年后这些会成为他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这种饥渴源于对工作的热爱,源于对求知的执著。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有将自己逼向墙角的勇气,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更新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强项也会变成弱项。
金一南是一个战略专家、理论专家,但他从不限于理论研究,而是始终关注如何把理论付诸实践,他总说:
“如果理论不能触及现实或回避现实,那么理论的生命力又在哪里?”
不论其他,仅凭金一南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对国家复兴的疾呼奔走,这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