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苏、浙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省份,也位列高层次人才最集中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如今,三个经济强省之一的江苏率先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力。
近日,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日前印发《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
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介绍,到2025年,预计全省在学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5万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4万人、硕士研究生21万人。
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高度匹配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在校生人数为24万余人。但可能是因为今年毕业人数较多,江苏省教育厅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在校生人数为21.5万人,总量位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在学研究生总数的8.3%。
也就是说,未来5年,江苏省研究生仍将继续扩招,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层次人才。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洪流介绍,江苏研究生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十三五”时期,江苏毕业研究生在本省就业创业的比例达到60%以上。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超过5万人,总量位居全国第二。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19年)》调研报告显示,江苏研究生教育与科技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发展的匹配度处于高度匹配状态,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
作为经济和教育大省,江苏的研究生人数2019年已经超过了上海,并遥遥领先于广东、浙江,仅次于北京。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浙江、广东的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分别为21.1万、10万、13.6万人。
但江苏的博士生在校生人数仍落后于上海,2019年为3.39万人,而上海为3.78万人。
据介绍,针对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江苏省将进一步健全博士“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在基础学科和高精尖缺领域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规模,优先安排关键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
从分布来看,江苏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5所,高校数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有省属高校6所,高校数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共有43个学科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数位列全国第三。
从2016年江苏实施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以来,12所省属高校列入重点(培育)支持范围,省属高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水平不断提升,这12所高校均进入或接近全国百强。
目前,江苏省超过90%的研究生在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2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就读,近六成研究生在一流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学习。
调整结构与提高质量
尽管未来5年研究生将继续扩招,但从增速来看,“十四五”时期的扩招规模将小于“十三五”时期。
数据显示,江苏省“十三五”末期研究生在校生人数较“十二五”末增加5.9万人,而按照预计数字,“十四五”时期的增加人数只有3.5万人。未来5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的重点是调整结构与提高质量。
洪流介绍,“十三五”时期,在类型结构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实现了除军事和警务以外学位授权点的全覆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占比达到60%。
在学科结构方面,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12个学科门类101个一级学科,43%的优势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理工科已成为江苏省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博士占78%,与全国持平;硕士占65%,比全国平均高出8个百分点。
“十四五”时期,江苏省目标是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达到4:6,努力推动形成规模结构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提出,按照国家战略布局,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学科建设,加快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领域以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民生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
此外,紧紧围绕江苏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培养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新型显示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
实施方案还提出,鼓励和支持培养单位与高水平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重点推进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与中科院南京分院实施“卓越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与华为公司实施培养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的“创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