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一个李姓家长发起的话题讨论邀请,她说她去接孩子放学,刚好孩子第一次单元考成绩出来,然后她就听到另外两个家长在讨论孩子成绩,其中,有个家长说“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很远”。
听到这句话时,她突然想起曾经有段时间一直有种说法是“学霸孩子会离父母越来越远,而学渣孩子才是来报恩父母,会留父母身边照顾”,她突然感到恍惚。因此,这个家长想让大家一起讨论如何看待这样的观念。
这位家长谈到的“学渣报恩论”这种观念,我记得是在2018年11月后风靡全网的。当时一个家长去开家长会后发帖,谈到2个小时的家长会只记住了林校长发表的感言。而这个观念就是出自感言之中,原话是:
“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些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的,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陪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林校长当时为什么要发表这段话?原因之一是,当时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学校开家长会后,担心有些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回家打骂孩子,所以为了让家长们更理智去看待孩子们的成绩,这位睿智的校长就发表了这样一段话。
这段话是很有冲击力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所以很多家长听了这段话后,对学渣孩子瞬间没了气。
不过,这里建议家长们本身要理智来看待这段话,而不是将它奉为唯一真理。毕竟,孩子是否成绩优秀,并不是衡量他是否感恩的标准。而且每个人对“优秀”的定义不一,谁又敢说成绩差可艺术能力强、情商高的孩子不优秀呢?
因此,如果能把孩子培养成方方面面都优秀的孩子自然是好,可是如果做不到,那么家长们可以放宽一下自己的教育观念。比如:
一、将“优秀”的标准多样化,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成绩优秀的孩子去往远方求学、工作,为社会、国家做贡献,他们是值得父母骄傲的。而成绩比较差的孩子,留在家里,平日里照顾父母比较多,他们同样是值得父母骄傲的孩子。总之,从不同层面上来衡量,他们都是优秀的孩子。
二、教给孩子爱和感恩能力,不管学霸还是学渣,父母的教育都是成功。其实,如果父母从小没有在孩子心里种下爱的种子,教给他爱与被爱的能力;如果父母从小没有教会孩子要感恩,要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么无论孩子是否具有学习资质,他成为学霸或是学渣,他都不能会是孝敬父母的人。因此,父母们要记住,教会孩子爱和感恩,才是孩子会孝敬父母的本质。
三、尊重孩子人生选择和走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成人并自我教育。诚然,“会读书的孩子飞往远方,不会读书的孩子往往常伴左右”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然而它并不是绝对,很多学渣孩子为了谋求机遇,也会离开家乡去打拼;很多成绩优异的孩子因为对家乡的情怀、对父母的不舍,他们选择回家乡工作参与建设。这种差异,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规划。
作为父母,我们无论他们先天是否具备学习资质,我们都得努力去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那个人。而让他们优秀的目的从不是为了让他们守在父母身边,而是让他们的人生选择可以更多一些,可以活得有尊严有快乐;也让他们可以成为他们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它无所谓是对是错,而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对此,你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
作者简介:我是星主,专研教育发展与心理,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传递。关于教育成长路上,上到大学下至小学,有困惑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