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观疫记|疫年的创新

在刚刚过去的11月,美国的新冠病毒染病人数以每周一百多万的数量持续增长。11月底的感恩节,学生多半从学校回家,家族从各地聚到一起。一些无症状感染者的走动,会带来疾病新一轮的传播,其效果会有所延后,在三五周后彰显出来。到处都有焦虑的人群在劝诫:感恩节马虎不戴口罩,圣诞节会遭殃急诊伺候。

让人长吁一口气的是,面授课程结束了。我们学校从八月开学,到感恩节的面授结束,染病人数共计570人,每个班级都陆陆续续有人被隔离,通过远程方式继续学习。由于暑假准备十分充分,教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秋季结束,大家齐声欢呼,都说没想到能撑到感恩节。为了让离开学校的学生有节日气氛,学校在11月初就把圣诞树装饰了起来。

感恩节女儿的学校面授课也结束了。去达拉斯接她的时候,一样看到到处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今年节日,大家自己惯自己,普遍提前过节,这也是一种很标志性的美式乐观主义。

女儿开始在家开始上网课。我问她效果如何,她未置可否。她学的专业之一是小提琴演奏,这个专业的技术整合不是最快的,老师在艰难地适应。也有很多有趣的改变,比如现在打印普遍少了。不少老师和同学将乐谱放在iPad上,然后买一个脚踏式翻页的外接装置,看iPad上的乐谱并无障碍地翻页。打印出乐谱,放在支架上,演奏中见缝插针地腾出手来翻页,已经太2019了!她学的音乐理论,在网上学也毫无问题。难的是小提琴课本身。她的第一个小提琴老师年初去世,本来是面授的。第二个老师住在英国,课也是直接在网上上。学音乐的一年总有不少演出。这个学期,学校考虑到学生演出家长不便亲自到现场观看,全给搬到了网上。这下好了,我们不出门,就可以看到学校的各项表演。大家还可以边看演出边在线发言,喝彩,讨论。

中小学这个暑假多实施面授和远程结合的双轨制教学。多家媒体报道,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曝出远程学习失败的新闻。例如,弗吉尼亚州最大的学区费尔法克斯县公立学校11月24日发布研究称,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增加了83%。在我们州,问题尤其严重。根据《休斯顿纪事报》的数据,在休斯顿的独立学区,超过40%的学生至少有两门课不及格。我这里的学区,约14%的学生选择了居家学习,其中93%的学生至少一门课不及格。我想这主要是中小学缺乏预备和培训所致,另外一个原因,是缺乏自律的少年儿童,更难在没有监督和支持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学习。再往下到幼儿园托儿所,远程的学习就更难了。总的来说,这双轨制的学习,基于培训和支持的不同,大学进入了正轨,中小学脱轨,幼儿园活见鬼。这只是大体的判断,中小学成功的个案也屡见不鲜。那种过去一贯做虚拟课堂的新型学校,在这次疫情中崭露头角。传统学校转身缓慢,效果难如人意,有的家长索性把孩子转到新型的学校里,包括私立虚拟学校。

学生对于教育的改变,意见没有老师那么大。他们对于新生事物接受得很快。有一天,我的一个同事, 说他的Zoom名称变成了他七岁儿子的名字,问我有什么办法永久性地改回来。原来小朋友自己利用爸爸的Zoom账户和朋友见面,并将显示名称改成了自己。他们对于远程工具上手极快。这孩子,说不定哪一天化身去帮他爸爸教艺术史了。现在大家有什么事情,也不打电话了,说能不能Zoom一下,Zoom和Google一样,从过去的公司和产品名称,变成了通行的动词。

将近一年的疫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工作、学习的所有方式。在疫情之前,远程医疗(telemedicine)就已经涌现,我也偶尔用过。但这只是部分人的尝鲜。远程医疗真正的风行和普及是在2020年。很多人小病不愿意去诊所,怕不小心感染。医生也及时推出了远程问诊的方法,一些小病,完全可以通过远程诊断的方法诊断、开药。有的病人在家久了很孤独,更愿意远程看医生。这个做法让医生不受地理约束,可诊断任何地方的病人。他们的客源为此扩大了很多。这种场景过去只从科幻小说上看到过,如今变得司空见惯。国内在疫情期间也有了一些改变,但是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三百六十行都很快恢复了正常。一些新的举措人们只是浅尝辄止。一切“正常”后,又给荒废了。从创新的推广视角来看,属功亏一篑。美国的长期抗疫,让人有了更久的尝试和操练,一些本属权宜之计的创新举措,和新兴工具,大家尝到了甜头,日后会长期使用,成为新的常态。

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在线上举行了。从会议本身来看,这么做,让更多人有了出席的机会。去参加学术或行业会议,往往像赶场子一样,跑来跑去,把一年的锻炼指标一下子用完。线下会议在主旨演讲之外,多场演讲分会场平行开展。参会者分身无术,不可得兼,常存遗憾。现在,现场参加,可以同时打开两个会议,哪个好听哪个,发现对内容不感兴趣,中间退出,也不得罪人。会议通常都有录像,在会议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继续收看。有了这些录像,可以更为完整地接触会议的内容。待在办公室里开会有得有失,会议参加得更深入,但和同事一起旅行、吃饭、游玩的乐趣也没了。

今年的中欧国际文学节就在线上举办。我只是一个文学的爱好者。搁在过去,不大可能去参加这类会议。今年在线上,世界各地的专家、爱好者、路人甲都能参加。这些随时随地可以参加的会议,拓展了我们的世界。在中国的毕飞宇和在美国的托宾,通过上海北京的翻译和主持,直接对话了起来,听众在世界各地一同收看。

今天早晨,我有事出门。一边开车,一边听在纽约的夏商和塞浦路斯作家斯塔夫罗斯·克里斯托多罗(Stavros Christodoulou) 对谈创作的过程。由于时差问题,对谈的时间很早,我开车的时候太阳还没起山,一轮圆月还高挂在西边的天空。月亮后面是绚烂的粉色彩云。一群南归的大雁,从月亮和彩云下悠悠飞过。这感觉是好莱坞某个3D动漫大片里的场景。通过手机上的Zoom,我看到夏商正在面对镜头侃侃而谈,间或怜香惜玉地停顿下来,让翻译有个喘息的机会。我开着车,在彩云追月的晨光里,听作家谈自己创作的体验,什么事都没有耽误。这不正是我们在大踏步奔向的未来吗?每朵乌云总是有一道银边。疫情也无心插柳地带来一些可圈可点的社会变化。当然,如果没有疫情,却同样快速地普及一些创新,则更美好不过。但人往往有惰性,不被推到极地,是不会轻易改弦易辙的。

随着疫苗好消息的不断出台,空气中充满了乐观。疫情应该快接近尾声了。去年今日,人们控诉吃蝙蝠的人。在丹麦,1500万只可爱的水貂因为新冠疫情被猎杀。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等州,也有大批水貂被杀死。丹麦水貂被埋在地下,尸体腐烂后,气体将它们又顶了出来,成为诈尸的水貂,仿佛是在控诉新冠带给它们的灾难。这是一个非常2020的景象。这一年还没有结束,我们这边又出现猫瘟了。附近的动物庇护所多只猫儿死亡。我于是也匆忙带几只猫打针,但愿能起一点作用。至于人类的疫苗,仍是曲速行动的速度在推进,不知何时能戳到我们身上。2020啊,你快点走啊快点走啊。

南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