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作者(张开笑脸a)近些年,各地县以下学校撤停并转,农村学校生源聚减,学生们纷纷就读于城市学校,湖南一个学校只有三个学生一个老师的现象。
网络配图 图文无关 版权归属原作者
农村学校学生人数经过了几起几伏。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在八九十年代,一个乡镇有二三十所中小学,二000年以后,一些不具有规模的学校逐渐撤销,几个村合并为联小,二0一0年前后,所有村小基本不存在了,学生们都在以乡镇为中心公办小学和中学读书,离家较远的是用车接送,学校的校车有限,一般要接送两三趟,这就需要有部分学生早起等待,天气温暖还好,一旦起风下雨、冬季寒冷孩子们可遭殃啦!
最近十年来,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学生们都去了哪些地方读书?就我了解的情况分享给大家。
一、随打工父母外地就读。
改革开放后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步完成,种田实行了半机械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动,中年轻人开始到南方和沿海打工,把自己的孩子也带到当地学校就读。我到过广东东莞几个镇,比如茶山、石桥、大朗等地,公办学校有三四所,民办学校就有六七所,这些学校都是打工子女在读书。
二、部分农民工手中有钱,孩子到城市读书了。
改革开放的确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他们外出打工早,学到了一些本领,自己做生意或开小加工厂,赚了不少的钱,有钱了,追求就不一样,培养孩子很重要,于是把孩子送到城市去读书。
三、城镇学校条件好,教学资源优越。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实行城中村拆迁改造,平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为了推销房子,修建了非常豪华的学校,取名为“学区房”,制定了一些政策,其中有一条“在城市就读的农村学生必须有房产证方可上学”,2015年房地产已经到了崩溃边缘,这样的政策救活了房地产企业。
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校读书,不惜重金投资,不管有钱的没钱的纷纷去购房,城里条件好啊,校舍师资都是一流的。我所在的地区,农村中有一半以上的年轻人都在城里买了房子,有两个人目的:有孩子的是为了孩子上学,没有结婚的是为了讨老婆。
网络配图 图文无关 版权归属原作者
四、农村学校教师缺编严重、教师队伍老龄化、招聘的新教师两三年就调走了,孩子们成了新老师的实习场所。
以上所述种种情况都与学生离开原因有关,家长送孩子上城读书愿望没有错。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根本问题得留住人才,二十多年前一个老师调到城里普通人几乎不可能,非常不容易,所以那时农村学生多,教学质量好。
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