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你正在家里做家务或在上班,突然你的手机一响,收到了一条来自“班主任”的短信。
短信上说:
你好,我是某某某的班主任。因为某某某成绩出众,获得了某某某补习班/培训班的名额。全班只有两名同学有这个资格,我想请问一下您是否确认要报名?因为名额有限,而且时间比较紧,如果您不报名的话,我需要把名额留给别的同学了。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下意识地回答:“报!”
赵乐在上班的时候就收到了这样的一条短信,她当时想都没想就回答:“要报。”
那边很快就回复了,立马说道:“是这样的,这个补习班的费用比较昂贵,而且报名快要截止了,需要尽快交上来。”
一听金额有近万元,赵乐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这种犹豫的,决定问一下其他家长的意见。
但是对方却一直在催促,强调马上要报名截止了,仿佛赵乐现在不报就会永远错过了一样。她头脑一热,于是就当场给对方转了过去。但钱转过去,对方却彻底悄无声息了,赵乐这才感到不对劲。
等后来赵乐在家长群里问班主任,结果后者却一无所知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虽然事后报了警,奈何对方早就跑的无影无踪。
其实这个骗局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过了,只不过那个时候是以孩子的口吻。现在套路换了一下,变成了班主任,更加让人防不胜防。
为什么这个看似很简单的套路,却屡屡有家长上当?
这是因为这里面的套路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那些骗子都是如何一步步卸下家长的心理防线的呢?
潜伏家长群,寻找目标,套取信息
现在为了方便家校联系都会创立家长群,不过为了家长能入群,一般只要搜索关键词进群就可以了,审核并没有那么严格。
这就给了那些骗子可乘之机。他们通过搜索关键词进入家长群中“潜伏”,在暗戳戳地收集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再找几个目标下手。
伪装班主任,获得家长信任
等将下手目标确认好了之后,他们就会复制班主任的信息,包括头像、朋友圈、昵称等等。通过这些,他们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自己变成“班主任”。
这个时候,他们再去私聊家长,就会得到家长很高的初始信任,毕竟总在群里聊天,谁也不会立即想到这个只是一个“高仿号”。
选好时机,营造紧张感
这些骗子选的时间大多都是上课的时候,这个时候班主任和学生都在上课,不可能经常拿着手机回消息。
而骗子又适时地加大措施,用“最后一个名额”、“报名马上截止”这一类字眼给家长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逼的他们不得不立马做出决定。
给他们一种错过了这个报名,就是耽误了孩子前程的错觉。
多重身份,环环相扣
这还没完,有的家长警惕心高。毕竟面对这么大的金额肯定是要谨慎一点。这个时候,那些骗子的其他小号就要出来了。
没错,其他小号!
包括其他同学家长,自家孩子的高仿号,再趁着这个档口亲自“确认”这个消息的真实性。至此,家长的心防已经被卸下了百分之九十。
如今信息发达了,骗子的手段也更层出不穷。为了杜绝这种事件再发生,请家长不要随意给陌生人转账。在转账时,首先要确认对方的身份,不要光靠聊天确认,最好打个视频电话,毕竟也有变音的软件,也不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