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我国18-44岁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
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0厘米
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报告称,我国城乡居民膳食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
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18-44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0厘米,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6-17岁男孩和女孩各年龄组身高均有增加,平均增加值分别为1.6厘米和1.0厘米,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至7%以下,低体重率降至5%以下,均已实现2020年国家规划目标;特别是农村儿童生长迟缓问题已经得到根本改善,农村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从2015年发布的11.3%降低至5.8%,6-17岁儿童青少年从4.7%降至2.2%。
那么,如果孩子年龄还小
家长如何判断
孩子未来的身高
是否能达到心中的理想值呢?
这里就需要借助《中国儿童身高体重百分位的曲线图》,它是根据2005年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的:
家长需将测量后的结果记录到生长曲线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产生的生长曲线,可以了解孩子的生长趋势情况。如果某一测量值明显偏离了其它指标的测量值百分位数值,则提示可能存在异常。
孩子后天“拔高”记住这四招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葛品教你几招:
1.饮食:吃得太好、太饱,反而长不高
注意合理饮食,蛋白质、钙、锌、维生素D、维生素A,缺一不可,但不是一味地给孩子大鱼大肉。
吃得过饱,血糖水平较高,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也长不高。保持适度的饥饿感,把血糖控制在稍微低一些的水平,有利于生长激素分泌。
2.睡眠:一天中什么时间生长激素最高?
凌晨1点是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时间,家长们在晚上八九点就要让孩子睡觉,在这些时间段,孩子才会处于深睡眠。
3.运动:怎么运动能长高?
在运动30-40分钟左右,成长荷尔蒙达到最高值。运动不能过量,过量反而会使成长荷尔蒙减少。要选择有利于长高的运动,比如跳绳、打篮球、游泳、跑步、单杠双杠等。
4.情绪因素:一定不能忽视!
千万不要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开“批评大会”,因为情绪低落或紧张容易导致孩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而良好的心情不但可以促进营养吸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孩子的身高
后天因素也很重要
一旦发现异常,
一定要尽早发现治疗
快提醒你身边更多的家长!
来源:福建卫生报综合中国青年报
编辑:小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