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不自觉?“鸟笼效应”能解决,父母不催不吼省心了

文|秘籍君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朋友送给自己一件上衣,非常好看。为了让它穿出门更漂亮,我们就会搭配丝巾、裤子、帽子等等,原本只是得了一件上衣,最后却置办出一身行头。其实,关注心理学的人会明白,这就是一种“鸟笼效应”。

有一些家长把这种效应用在督促孩子学习上,结果发现还挺管用。原先不会自觉学习的孩子,每天都需要父母催着写作业,吼着去看书,结果在这个效应的影响下,学习心态变得越来越好。

什么是“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也叫“鸟笼逻辑”,是人们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它是由美国近代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并提出的。

1907年,詹姆斯与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同从哈佛大学退休。俩人有一次打赌,詹姆斯说,不久之后他会让卡尔森养一只鸟。卡尔森不信,因为他并没有养鸟的打算。几天后,卡尔森过生日,詹姆斯就送给他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收到礼物笑了,劝詹姆斯别白费功夫,他仅仅把鸟笼当成一个精致的工艺品,意思是不会用来养鸟。

但是,自从这个鸟笼被放在书桌旁之后,每次有客人来,几乎都会问他:“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一遍又一遍跟人解释,自己并没有养鸟,但总是换来客人不相信的眼光。没办法,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放进笼子里。于是,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就奏效了。

其实,“鸟笼效应”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哪怕一个人对一类事物并不感兴趣,但是说的人多了,自己就会感兴趣,或者做出人们期望的行动来。所以,把“鸟笼效应”用在引导孩子学习上,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会巧妙运用“鸟笼效应”,父母不催不吼超省心

朋友家儿子今年11岁了,特别不爱做作业,每天放学后都要父母催上好多遍。有好几次,因为没完成作业被老师点名,朋友也跟着去学校挨了几次训,回来就更对儿子这种学习态度发愁了。所以,她家儿子挨骂、挨揍基本上是家常便饭。但是,不管她怎么催,怎么吼,孩子依旧不爱主动学习。

其实,像这种情况如果能学会运用“鸟笼效应”,父母不催不吼就能解决。但是,这个效应具体怎么用呢?父母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点,抛出“鸟笼”,与学习建立联系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学习。所以,运用“鸟笼效应”的第一步,就是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点,把“鸟笼”抛出去,建立兴趣与学习的联系。

比如,孩子比较喜欢科学探索,那么父母就可以买一些相关的书籍、玩具、课程,迎合孩子的兴趣,这就是抛出“鸟笼”。然后,父母再讲讲这些内容,要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才能了解得更透彻,比如与数学、物理、化学,以及阅读理解能力都有关系,让孩子边学习边发展兴趣。或者,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只有学习学好了,以后才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方面的内容,或者从事相关专业。这样,孩子的兴趣点就跟学习搭上关系了。

不断夸奖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搭上关系之后,想要孩子持续保持热情,把兴趣转化为主动学习,这个转变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此时就需要父母不断夸奖孩子,表扬他做的好。这样,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才会在兴趣爱好与枯燥的学习之间,做出痛苦而又坚持的转变。

就比如,父母想让孩子多读书,以及主动做作业。就要鼓励孩子:“太棒了,你离成为一个小作家更进一步了”、“这么积极写作业,学习成绩提高了,就能看懂你喜欢的科学绘本了”……在这些不断的夸奖和鼓励下,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

运用心理暗示,让孩子自觉去学习

有了自信心之后,就是要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比如,父母下班回到家,如果看到孩子没有主动写作业,可以说上一句:“咦,平时这个点,你就坐在书桌旁写作业了,今天是写完了吗?”父母多暗示几次,孩子就会慢慢主动在这个点开始写作业了。

“鸟笼效应”其实就是跟孩子“玩心计”,毕竟打“心理战”总比父母嘶吼孩子哭闹的“硝烟战”更有利于亲子关系。所以,父母要用心研究,巧妙运用哦。

【话题讨论:家长们,你家孩子学习自觉吗?你试过“鸟笼效应”吗?】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儿护理、成长发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