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强基计划”是对教育生态系统变革的深刻引领

作者:张志勇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些高校未完成“强基计划”招生计划,且热度不及往年的“自主招生”,遂得出“遇冷”的结论。笔者认为,如此定论和比较未免过于轻率。

众所周知,“强基计划”改革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支撑引领作用,培养未来领军人才,其定位本就与“自主招生”迥然不同。而且相比以往的“择分”,“强基计划”的“择志”色彩更加鲜明。而实际上,从报名情况看,今年“强基计划”全国报名人数也并不少,有近30万人之多,只不过一些高分考生在成绩发布后最终放弃“强基计划”转而选择其他热门专业。这种略带冲突意味的情节,恰也从侧面反映出“强基计划”的改革气质和效应。

“强基计划”实施首年,流程的科学性和招生的公平性从年初起就备受关注。复盘整个实施过程,无论是教育部对此项计划所涉省级教育部门、高校等各类主体进行全覆盖培训,还是在监督审核、招生和培养方案制定等多环节强化制度设计,抑或是在教育部与试点高校间建立全过程工作协调机制,严格录取标准,最终都指向这一点。而从实施效果来看,整个过程平稳有序,各环节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符合预期,可谓“开局良好”。目前,社会上关于“强基计划”的讨论,也都基于这一扎实的基础。

作为国家“统筹推进高考改革攻坚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基计划”的实施已远超招生改革的范畴,我们对其首年实施情况的关注和分析,也自然不应仅仅局限在招生这一环,有必要从更为全面、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审视和思考。而这其中,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则“强基计划”的实施,将带动整个教育生态的深刻变革。

非热门专业、没有降分录取优惠、录取后不能转专业、不对竞赛生敞开大门……面对这些“条框”和无法以此为进入名校跳板的现实,想要报考“强基计划”的学生和家长不得不理性选择,这对过去社会上长期形成的追求“热门”和“钱景”专业的功利主义升学观可以说是有力的匡正。此外,“强基计划”拓宽了人才选拔的视野,拓展了考生评价的维度,初步形成多元评价基础上的多元录取局面。虽然这一计划规模不大,所涉人数不多,但影响面较广,足以形成积极导向,是对一种新的人才观及招生观的丰富和诠释。

客观地说,“强基计划”首年实施积极稳妥,效果符合预期。作为一项改革试点,“强基计划”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也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认真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完善相关改革举措,深化系列制度设计。

“强基计划”重招生,更重培养。招生工作平稳落地,只是“强基计划”顺利启航的第一步。把招生与培养贯通设计、把基础学科学习与专业学习衔接、把“本—硕—博”长周期人才培养贯通,是“强基计划”的突出特点。检验“强基计划”成败的关键,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成效,各高校要把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完善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

为此,“强基计划”实施高校要在“一校一案”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质和特点,积极向“一生一案”推进。在坚持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培养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每个学生从学科兴趣出发,从问题出发,把学习与实战结合起来,适时参与到国家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的项目研究中来,等等。此应鼓励各高校积极探索,加强交流,共享经验,尽快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融合世界经验、具有中国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之路。

深入推进“强基计划”,还有必要加强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在中小学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科兴趣,加强高校与中学教育的衔接沟通,通过开设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开展咨询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结合国家发展和自身成长,树立远大理想。

(作者系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