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洪流滚滚而前,虽然崎岖不堪,但是依旧不能阻挡盛世的到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人才永远是最强能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着大大小小的波折,但是人才的培养不能落下,为了选拔人才,中国选拔人才的方式更是不断变化。
而工农兵学员无疑是其中的一个短暂的插曲。1972年北大开始通过推荐制度招收工农兵学员,虽然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可是依旧为我国培养出来一批栋梁之才。
北京大学
特殊背景,应运而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各种原因,高考停止,同时,大学也是停止招生。高考制度一直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之一,就相当于古代的科举制度,可是这样的选拔人才制度却被废止,对于中国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国家的未来是掌握在青年一代手里的,所以人才选拔尤为重要。可是,在大学停止招生后,中国选拔人才成了一个问题。
国家不可以没有未来,所以这时候工农兵学员就应运而生。1966年,在大学停止招生四年后,国家想要开始尝试恢复招生。但是人才选拔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尤为关键的,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十几年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工农兵学员便成为了第一批试行招生人才。1970年,国家正式开始试行此招生方式。
工农兵
当时,清北两所大学作为全国的全国的最顶尖学府,便成为了最先试行招生的大学。1970年开始,一直到1976年,在这6年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大学招收的工农兵学员达到了九十多万人。
可是这批工农兵学员并不是以高考的选拔人才方式进入大学的,而是以推荐方式进入大学。因为是大学在停止招生以后的第一次尝试招生,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当时推荐条件并不苛刻,对他们推荐学生的文化程度的要求也并不高。
国家当时下发的招收指令要求是: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三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年龄要在20岁左右,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
而他们为什么叫工农兵学员呢?是因为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大部分都是工农兵,他们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只是初中水平而已。只要通过了单位的推荐,这些工农兵就能进入到大学,开始他们的大学生生涯。
工农兵
分外珍惜,刻苦努力
他们不是从高考选拔而上的,而是国家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而给予了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所以当时的工农兵学员都分外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在当时的教育体系之下,他们的学习内容也和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所不同。他们不是四年大学制,而是两年或者三年,外加一年的进修班。他们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课,业务课和军事体育课三种课程。
他们这三门课程占比都是旗鼓相当的,除了每天要完成繁重的学业之外,还要按照学校的规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真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工农兵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适应课堂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文化程度水平的限制,他们并不能够听懂老师的讲课,有些人甚至连课堂笔记都无法独立完成,有些人在听了几节课以后就想要放弃。但是当时北京大学没有放弃他们,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己,国家更没有放弃他们。
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多地学到知识,北京大学甚至给他们开了语法指导课,让他们学习普通话,一个一个音节地去教他们,然后再开始学习更深层次的东西。
就这样,在学校的努力下,学员开始真正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虽然学业繁重,社会任务艰巨,但是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最后他们都克服了障碍,很多人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工农兵
其中大家所熟知的曹文轩作家就是当时推荐进入北京大学的工农兵学员之一。他的人生轨迹完全因为这次招新而发生了改变,因为这次招新,他有幸进入到北京大学学习文学,遇见文字。
经过这几年工农兵学员的学习,才有了后来他笔下生动可爱的童话世界,才有了《草房子》这样意蕴丰富的作品。
像曹文轩作家这样功成名就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大部分大学生学期满后,都从基础中脱颖而出,跻身社会中坚力量。他们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业务骨干,甚至有人还出国深造。但是无论身在何方,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未来贡献着自己的一份量。
小结
时间在消逝,但是历史不会被忘却。工农兵学员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七年,但是它在中国的教育理念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深远。
无论当时的决策是对是错,它都是特殊时代下的产物,都值得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去尊重这段历史,无论它带来的是荣耀还是悲伤,都应该值得被人尊重。
也正因为这样,这段历史才有被我们记起和记录的理由。
工农兵学员的历史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清华和北大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探索之路并没有停止,“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大学是国家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士,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工农兵
北京大学作为我国的顶级高等学府,也一直在教育教学探索之路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教学改革力度逐年加强,推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积极走在前沿去探索中国特色的博雅教育模式在北京大学的努力之下。
将北京大学的本科教育改革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阶段,而且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历史走来,我们不仅要看到进步,更要学会从历史中反思自己。工农兵学员的大学生生涯来之不易,所以他们分外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反观当下,大学校园绿树成荫,大学教室窗明几净,大学课堂更是名师斗艳,可是现在的大学生却根本不懂得珍惜机会,上课玩手机者比比皆是,上课睡觉者更是成群结队,更有甚者,还会逃课旷课。
本该是努力的年华,可是当代很多大学生却是整日荒废时间和青春,不思进取,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的大学生活何其可悲!这样的大学生活又令人何其惋惜!
人的一生看似平凡但实际却又是如此的不平凡,只要我们敢于努力,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创造无限的价值,要努力学习,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奇迹的机会。
如果你还在大学,在保证功课优秀的前提下,可以去发掘自在保证功课优秀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掘自身的爱好与特长,请珍惜每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珍惜每一次社团活动,珍惜每一次思想的碰撞,珍惜当下。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争取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请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珍惜前辈为我们打下的这一片万里河山,珍惜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无法得到的机会,好好学习,终有一日,功成名就的你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