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收到大家不少提问,特别是期末阶段,面临期末考试,以及长长的一个假期。
不少网友留言,问如何学好语文,写好作文,这一段累积的问题实在不少,今天挑最有代表性的三个角度若干问题,做一次集体解答。
问题类别一: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知道很多事,说的也非常流畅,下笔却条理不清楚?阅读量大,作文就一定能写得好吗?
围绕这样的问题,大家的提问一直不少,所以我把它放到第1类。
这个问题从本质上看,就是读和写,读和说之间的关系。作文写的不好,就说明这一类问题解决的不够好。
读过的东西不能促进写作,主要是读的囫囵吞枣,没有理解消化;想说的能说出来,却写不明白,主要是因为你没有想的透彻,没有清晰的思考脉络,所以自然就写不好。
有的家长说自家读书不少,你提到什么他总能顺上,知识量并不差,储备也不少,而且能说的很流畅,甚至也能和别人分享的相当不错,问题是一提笔写作文,那文章就会惨不忍睹。
这样的现象真不少,不但是孩子,就是很多成年人,也都是愿意说,不愿意动笔写,因为根本就不擅长。
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考虑的不全面,口语和书面语自然也属于不同的体系,我们不能把口语的表达和书面的表达同等来看待。
再具体说一下,聊天时候的口头分享,讨论的比较随意,有时没什么主题,通过发出声音靠听觉来交流,来达到沟通的目的,即使词不达意,也不妨碍表达,因为表情和手势可以做补充,即使不在现场,也可以有别的方式来补。
但如果要写文章,记叙文得有6要素,说明文得有条理,论说文得有概念,议论文得体现鲜明的看法,同时还要进行论证,这都是需要严密的表达,想的不清楚,落笔的时候文字自然就会不流畅。而且当阅读者在读你文字的时候,他是要靠自己的经验补,如果是一段破绽百出的文字,必然不能全面唤起阅读者的思维,所以阅读的体验就不好,那自然就不是好文章。
从以上的观点来看,就算是阅读量大,那作文真的不一定能写好。
许多老师包括我平时总强调“多读就会写”这样的话,其实都是有前提和背景的。如果摆的正确,阅读确实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促进写作。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同学的阅读和写作其实是分家的,比如好多同学都知道阅读会考名著,所以名著也要去读,但是名著的主题还有名著的艺术手法,却往往被无视,根本没有借鉴。
矫枉必过正的整本书阅读,如果在语文的学习实践中真的能很好的贯彻,精读几本书,比泛读几十本书效果一定要好的多。
所以多读不如精读。
问题类别二:
有时候家长会问,孩子没有写作天分怎么办?
类似的问题还有:写作能力是不是天生的?后天能不能练出来?只要多练习,写作能力就一定能提升吗?
……
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认为一些孩子缺少写作天分而写不好作文。之前讲过这样的问题,今天还要再讲讲。
写作确实要有天分,有些孩子确实写作的天分高。这样的孩子学作文会很轻松。但我们要更深去想,更多的写作能力天分平常的孩子,也不是写不好作文。就像我们更多的人不是运动员,也不妨碍我们打篮球踢足球一样,我们从这些活动中也能够找到快乐,也能够收获成功,如果有体育测试,也能取得优等甚至满分。
要是我们能这样看作文,问题就解决一半。没有运动天分的人,人家都运动,没有写作天分的人还能不写作文?我们大多数人学习写作的本事,除了要过考试的关,更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应用。所以不要把自己希望成未来的莫言,作家是需要天分的,我们想把作文写的好一点,可以和天分没有多大关系。
按照正确的训练思路,一步步是能够训练出写作能力的,而且随着量的积累,是可以出现质的提升的。
这里面我要讲一讲写作的核心的东西。写作指导与训练其实就是思考的训练。上一小节我讲过的,多读多写多说,不一定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因为写作并不仅仅是熟练的程度或者技巧,比较高级一点的写作,更和思维的运作模式有关。
简单点说,掌握了比较高级的阅读技巧,能理解读者的角色,知道阅读的策略,也就是具备了好的写作思路。因为阅读和写作它只是视角不同,其聚焦的目标都是文本。
只要抓住了这样的目标,让学习者学会了以写作者的眼光来阅读和评价材料,就能打通二者的关系。多读不一定能训练出写作能力,但是会读一定会写。
这里面再略微展开一下,比如说在阅读的时候,除了要以读者的眼光来看待作品,也要尝试着以作者的视角去思考作品,就是你可以想,如果让你来写这部作品,你会怎么写?如何安排这部作品的情节结构?
如果你阅读的议论文,相同的观点,你准备找哪些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来进行论证?你所读的这一篇作品好处在什么地方?不足之处有哪些?
像这样的问题你去思考了,就一定会进步。
问题类别三
如何训练写作能力?写作有什么套路?怎么能把作文写好?
……
不少的读者所问的是比较具体的写作问题,其实人生底色看语文的不少往期文章,就是在给大家回答这样的问题,从2018年的元旦开始第1篇文章写作,到现在已经有1100多篇文章,建议大家要看往昔的文章。
不过这里还是要讲一些共性的东西。写作能力是循序渐进养成的,是要有方向性的,如果只是让学习者训练很多题目,单纯的训练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有限,因为范范的阅读,很难激发出思考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写作其实是对于思路的整理,头脑中的各种想法,如何调分缕析,抽丝剥茧,提笔成文呢?
我还要一再的强调,写作的起点是模仿,特别是模仿那些优秀的作品。有人说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但有谁会去嘲笑一个孩子蹒跚学步?如果你对某些文章或者某一位作家的作品有兴趣,有感觉,一定要大量的去模仿,去啃食,只有站到巨人的肩膀,我们才能看得更远,只有有了巨人的视野,我们才有可能会成为巨人。
输入和输出,阅读和写作,从来都是双向的。
一篇文章的诞生,从最初的审题立意,到取材布局,到遣词用句,看着是从第1个字写到最后一个字,其实那里面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维。
这里面给大家指出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懂得积累,不懂得加工和运用。
近些年来的中考和高考的作文,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只要多引用美文佳句,名人典故,就能得高分的时代,早已过去;任务驱动型的写作,情景化的试题设置,需要的是不但有料,还要有情感,有逻辑,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