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术女神”颜宁:留学后回国任教授,年薪仅10万?返美2年便获大奖

在高考成绩公布、报志愿和录取之际,很多人同时都在关注清华北大在各省的录取线,感叹国内学子考上清华北大的不易,为持有外国护照却从小在中国长大的假“外国人”轻松考入清华北大而鸣不平,同时,也为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且不再回国工作感到愤慨。

不过,并非所有清华北大的学生都如此。近日,有“学术女神”之称的颜宁发了一条微博,引发了人们对高知分子出国不归的思考。

一、颜宁:清华大学“学术女神”

提起颜宁,学术圈的人恐怕并不陌生,从小到大都在国内上大学,并考入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本科毕业后,颜宁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继续学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了2年多的博士后研究,本可以继续留在美国工作生活,接受美国高校的高薪留任,但她却在2007年直接以正教授身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在短短几年里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比如在膜蛋白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就。

二、离开清华大学,重返普林斯顿

然而,在清华任教了10年之后,颜教授选择在2017年辞去了清华的职务,重新回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并担任终身教授。两年后的2019年,颜宁就被评为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关于颜宁为何会在2017年时离开清华大学,有业内传言称是因为落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但颜宁本人自然是予以否认的。

三、以正教授入职清华时,年薪只有10万元?

近日,颜宁发了一条微博,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微博内容透露其在2007年作为正教授入职清华时,年薪只有10万元,由此引来了网友们的吐槽。

一方认为,尽管2007年比较早,但作为清华大学的正教授,年薪才只有10万,未免太低了一些,怪不得我们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留不住人才了

而另一方是一些有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经历的人,表示科研单位的基本薪资本来就不高,2007年时清华的正教授年薪达到10万,已经很不错了。时至今日,地方上的很多985/211大学及科研院所正教授/研究员的基本年薪都达不到10万元。除非是研究岗(正高)、行政岗(正处)“双肩挑”的情况下,才勉强达到10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四、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只占收入的一小部分

以上并不意味着科研人员的待遇很差。高校教授、科研人员的收入来源和构成,与其他很多职业不太一样。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只是最基本的待遇,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课题经费

课题分为很多种,有国家、省、市级别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软科学等课题项目和基金;各类企事业单位也可独自委托教授团队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课题经费收入要远远大于基本工资,尤其是在自然科学领域

因此,说的通俗一点,高校教授和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差不多是人家“啥也不干”的收入。只要做课题、做项目,就会另有研究经费,这一部分收入是在基本薪资以外的,大部分需要开票报销,读过研的同学都有帮导师攒发票、报账的经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五、中外科研环境对比

不过,刚刚重返美国不久的颜宁,就获得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荣誉,还是值得我们对比反思一下中外的科研环境的。

一是国外科研环境更单纯、更自由。学者可以心无旁骛地一头扎进自己的研究领域,力求做到既精又专,拿出实实在在的突破性成果。尽管也有一些考核、绩效、“职称”的任务要达成,但比国内更加科学,注重实际和本质;而非流于形式,致使学者每到年底为各种死板、琐碎的考核目标疲于奔命。这方面在医生和教师身上其实体现得更明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是科研工作更符合时间周期和规律。在国内工作的人,不仅是科研领域,各行各业的乙方都有体会,就是往往项目来得晚,却催得急。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但我们却往往为截止时间而疲于奔命。时间仓促完成的效果必然不佳,要么存在很多漏洞;要么就是泛泛而谈,不犯错也没有新颖之处。

三是国内存在年龄和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在国内更加明显,尤其像高校、科研院所这种体制内事业单位,都很讲究“论资排辈”,机会往往让给年龄偏大的同事作为安慰,而不一定授予有能力的人。性别歧视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深藏在人的心里,往往说不出口,但在同等条件下,确实更倾向把机会留给男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