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费妈这事还用说么?!

某一天,儿子放学后,相比平日满脸堆着稚(sha)气笑容,神态中多了一丝消(ping)沉(jing)。

老母亲即刻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略带鼓励地问了句:“今天上学心情可好?”

娃瞬间变脸,如脱缰野马,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如何与同桌的同桌小黄同学在放学前连打两架。

从前期预判当天不会和小黄有交集,毕竟中间还隔了个同桌小张,而且俩人关系尚可,到形势突然发生变化,小张被家长先接走了被动地和小黄凑在一起,亲亲热热聊得挺好,再到小黄先发制人朝自己仍小纸团,自己毫不示弱地扔回去,你来我往多次后,演变成以手为武器,互相攻击,最后随着手上力度不断增加,俩人恼了,还有更多的同学也加入了这场手上拼搏。中途停止后,还有一场加时赛。

当然,全场只动用了手,没有扩展到腿啊脚啊其他身体部位的博弈。

中途因为语言太密集,我只见缝插针地问了一句:“为什么不能用语言沟通而不是拳头来解决互扔纸团的问题?”

娃义愤填膺地回应:“他先扔的我啊,而且是他的纸团,我肯定得扔回去!”然后又开始blahblahbla。

通过语言沟通解决冲突性问题大概不在这么个低龄男娃的脑回路中。

被迫听了一场不怎么精彩的武打戏,沉默半晌后,努力压住自己对于娃挑起群架这件事情的怒气,对着眼神灼灼的儿子,回了句:“妈妈对打架这类事情不怎么有研究,也没什么经验,你回家后和爸爸沟通下打架心得和处理方法吧。”

然后迅速编辑了一条信息发给了队友。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想选择不了解这场武打戏的始末。

因为完全不能理解当事人的心路历程和思维模式,自己还因为娃在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打群架十分上头,又找不到恰当合理的方式在抱以同理心的基础上对娃进行纾解引导而陷入焦虑情绪中。

隔天,与好友聊天。作为有一个和我儿子同龄的女儿的妈妈,好友开始毫不手软地凡尔赛起来。从女儿功课完全自理无需费心到女儿贴心小棉袄各种维护亲妈,母女亲密互动又彼此理解。

(此处省略万字。对,我是故意的。)

这,让只有儿子的妈妈情何以堪?!

最后还关心地问了我一句:“儿子是不是费妈?”

你说呢!!!

儿子费妈这事还用说么?!

在6岁以前,人类男幼崽还能与可爱挂上边时,就表现出了对自己手劲、脚劲和牙劲极大的不自知。

妈妈,你蹲在那,我跑过来让你抱了哦。这配了飞一样加速度的手劲,铆足定力接住了还好,大多是抱着娃一屁股蹲重重坐下。

就这样,还得回以老母亲的温柔眼神+笑容。

妈妈,你得陪我睡觉,不要分床!我不要其他人陪我睡,我就要妈妈。

那亲爱的儿子,你能不能收敛些力气,不要用你的大力金刚脚把我踹醒了一次又一次呢。

妈妈,我喜欢你呀,我得亲亲你表达一下。

不,儿子,你不仅对喜欢有很深的误解,对亲也有很深的误解。你在我这胳膊上手上脸上留下的深浅不一的一排排小小牙印让我时不时冒出个以彼之道回以敬之的小想法,还得不停地开导自己这是亲生的。

6岁之后呢,呵呵哒。

6岁之前再文气安静的男幼崽都会变一副模样。特别是人后。

消停呢,就甭想了。说狗都嫌呢,还是非常委婉了。

可爱指数开始直线下降,并在与父母的亲近方面一直保持一段距离至成人之后。

稍微温柔贴心一点的男娃就被贴上暖男标签,正是因为太稀有了。

尽管相较女娃,这温柔贴心太不够看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总是处在一旦闲下来就憋着搞怪搞笑搞破坏心思的状态。所到之处,不至于寸草不生,一片狼藉是常有的。

顺着你的心呢,那是不能有的。

不顺着他的心呢,人家多的是曲线救国的法子来达成目的。

玩乐,无论是横着竖着,躺着斜着,永远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是不用亲亲抱抱举高高了。

但是,双边博弈才刚刚开始呢。

由于力量和爸爸仍然悬殊,没事挠哧挠哧妈妈这事真是干得得心应手不亦乐乎啊。

丢给你个高仿的虫子,帮仍在洗手间内的你关下灯,把你锁在阳台上,藏起来个把正需要用的东西……

某天娃回来,裤子膝盖处有明显脏的地方。

盘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先在裤子上涂了胶水,后来觉得白色的胶水太容易被发现,就找了彩笔在身上涂,换了不同颜色的笔,结果越涂越掩盖不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以上都只是轻量级的对峙。

入学后的辅导功课才是大战的导火索。

那歪七扭八的字是什么情况?课本上涂抹的又是啥?书本没用两天就丢的丢散架的散架了?吃饭用的筷子为什么会在书包最里层?还有这乱成一锅粥的文具袋,永远找不见的橡皮尺子……

还有做作业前各种准备工序,这仪式感以为得写出啥旷世巨著!

做作业的过程更是漫长漫长漫长的(此处省略一万字)。

到底怎么才能让娃明白,不认识的字不会的题目不想做的作业不愿弹的琴,喊妈是木有用的!

考试之后蹦跶着告诉你有的题目忘记做了,睡觉之前又告诉你明天一早需要带A和B和C等东西去学校一样都不能少,一边磨磨蹭蹭一边又因为迟到不高兴。

辅导班课外班外面陪读的不能说是清一水的妈吧,零星点缀的党代表和暖男一样稀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可以,我想团购个“不要喊妈”魔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还不能展望青春期,谁知道到底迎来的是叛逆少年还是沉默儿郎!

都灰常让人抓狂!

再看看同龄小公主们,智商加情商都甩了自家少爷一大截。

好友勾勾手,又鼓励起我生二胎。就问我有个女儿不香么?

冒着再次切身体验另一番费妈身心历程的风险么?

敬谢不敏!

儿子费妈这事呢,大势已不太能扭转了,但可以在小事上做做文章。

比如,在儿子心目中树立队友“特别会玩乐”的高大形象,娱乐的时间,可以让儿子费费爸。

比如,帮助儿子和队友建立共同的爱好,减少“喊妈”的频率。

再比如,理解不了男孩子的脑回路,就让有同样脑回路的队友和娃一起手拉手看雪赏月谈谈心吧。

虽然办法仍然不多,坚持下去,多费点爸,就等于少费点妈。

标签: 费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