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读六点半(诚言呈语旗下账号,独家授权发布)
11个月前,疫情刚来的时候,有那么几天的时间里,还真让人感觉有点慌。
不过国内的防疫工作,判断准确、措施得力。
感觉也没过几天,严肃的疫情就被人们从线上到线下,“玩”得段子满天飞。
坦白地讲,那段时间,全世界对疫情的看法都比较“乐观”。
只不过中国人的乐观,来自于对防疫工作的信心。
而多数外国人的乐观,来自于根本不知道他们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对于国内学生来说,最大的影响,可能也就是上了几个月的网课,和推迟了一个月的高考。
而正当我们笑话着对网课不熟悉的老师时,那些在国外的小留学生们所面临的,却是无学可上,和有家难回。
3月份,一则英国小留学生家长喊话,请求祖国包机接回孩子的新闻,刷了不少人的屏。
国外情况不明,国内刚刚稳定,这个时候到底该不该接?
话题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看网友评论的话,大部分人认为是不该接。
倒也不是因为仇富,而是质疑他们为什么要把孩子这么早就送出国。
毕竟从小就接受西方教育的话,那即便是成年之后回了国,也未必能有多强的身份认同感。
而且小留学生的家长,算是在国内赚钱到国外花。
您这是给中英贸易顺差开倒车呢?
就算这些都不谈,只说安全的事。
在那个时候包机接小留学生回国,可能也多少有点让人心神不定。
至少,本就满负荷工作的医务人员,会更累。
但无论如何,小留学生们最后还是被接回来了。
毕竟,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是祖国的孩子。
在危险降临时接他们回家,于情于理也都是应该的。
这场争论的本身,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但是它却为“被限制了想象力的穷人”,拓宽了视野。
因为有人在当时统计了一项数据,指出滞留在英国的小留学生人数,可能多达1万5000人。
我不知道那批包机,最终接回了多少小留学生。
但当那边情况稳定了(相对的)之后,又返回英国读书的应该是占了绝大多数。
因为这么早就送孩子出去,可能性比较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国籍。
在善于钻营者的眼里,一纸英国国籍,不仅可以留在英国,享受所谓的“高福利”。
而且可以选择回国,以“外籍生”的身份参加国内高考,薅正经海归人才的“羊毛”。
等于是用“身份”换取“捷径”。
但可能是这些人在国内待的时间太久了,感觉控制疫情不过是“分分钟”的事。
也可能是之前对所谓发达国家的认知太离谱了,还是觉得从西边看月亮会显得更圆。
他们无论如何可能也没想到,这场疫情,在北京的大兴被控制住了,在天津的大港被控制住了,在山西的大同住被控制了…
但是在欧洲的大不列颠,疫情不仅控制不住,而且病毒还变异了…
自从伦敦封城后,多个国家暂停了和英国的航班往来。
等于是小留学生们又被困在了绅士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解封。
对于父母中有一人在英国陪读的家庭来说,情况可能稍微还好点。
毕竟这些人还是有基础常识的,知道“用爱发电”不靠谱。
所以应该能做好家庭范围内的防控。
但是大多数的小留学生,是寄宿在英国家庭中的。
你闹不明白这平时看起来还算正常的一家人,对疫情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万一这家人是雷打不动的下午逛街、晚上蹦迪,那自己家孩子到底将面临着什么,还真是两说的事。
所以伦敦封城的这些天,有不少小留学生的家长觉得自己快“疯”了。
不知道是有小留学生的家长在呼吁,还是有好事者在嘲讽。
这两天,又有不少请求祖国包机接小留学生的请求,出现在网络上。
瞬间让不少网友的情绪再次被点燃,痛斥他们浪费公共资源,为了自己的选择而给别人添麻烦。
坦白地讲,我从情感上也不是特别支持在这个节骨眼上去包机接人。
毕竟小留学生在成年后将何去何从,这本就是谁也下不了定论的事。
况且,这也不是今年头一回遇到疫情了。
老是这么“记吃不记打”的话,公共资源也不是专门为哪些人服务的。
但是从理性上讲,至少目前他们还是祖国的孩子。
为了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接他们回家也是应该做的事。
而且,有错的话也是他们家长的错。
毕竟当初做下这么个选择的,也不是他们。
所以再去接一趟,虽然闹心,但也合理。
只不过在这么折腾了两回之后,希望小留学生们能知道,最安全的地方,是祖国。
最惦记他们的,也是祖国。
更希望小留学生的家长们能明白,眼前的捷径,未必是坦途。
只有让根儿正,才能让苗儿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