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辛苦带娃,却因孩子变“独眼”:这位妈妈的善意提醒,很实用

文|爸妈盒子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妈妈都仿佛一夜之间化身超人,为了保护孩子总能奋不顾身。

但是很少会有妈妈意识到,在孩子面前,自己也要保护好自己。

一位宝妈曾在网上自述自己的经历:

一天早晨,宝宝比宝妈先醒来,一屁股坐到了老母亲的头发上。

宝妈被吓了一跳,想把孩子挪开,没想到孩子为了保持平衡,一手撑到了妈妈脸上,手指头戳进了妈妈眼睛里。

顿时一阵剧痛传来,宝妈的眼睛已经睁不开了,她只好镇静下来用另一只眼睛找到了手机,打电话让家人送她就医。

宝宝看似柔柔弱弱,其实力气还是很大的,而且新陈代谢很快,指甲也长得快。宝妈的眼睛被孩子这么一戳,不仅眼球划伤,角膜也损伤了,要包扎起来恢复很长一段时间。

宝妈拍下了自己的样子发到网上,配上文案说:“我为你剖腹七层,你却让我变成了‘独眼’,渣男!但我依然爱你。”

没办法,毕竟宝宝还不懂事,也不是故意的,老母亲只好忍耐着疼痛继续带娃了,并且善意地提醒了各位宝妈,在带娃的时候也要分出一点精力,用来保护好自己。

宝宝伤妈妈,不是稀奇事了

宝妈分享了自己的事例后,有不少家长也纷纷表示自己也遭过孩子的“毒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尤其是一两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却不知轻重,整天呆在妈妈的怀里,最容易伤害到的就是母亲。

盒子总结了网络上最常见的“带娃易受伤事件”,当妈的在看好宝宝的安全同时,也应该注意好这些隐患,保护好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眼睛

带过孩子的都知道,孩子1到3岁,对各种小的、圆形的东西总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好奇心。

每年都有不少孩子因为把手伸进椅子、墙壁、旋转门等小窟窿里被夹住,最后只能呼叫消防员。

而在家里,对于孩子来说,最亲昵的妈妈脸上也有两个这样吸引他们好奇心的部位——眼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还小,不明白自己的举动会给他人带来疼痛,凡事凭着自己的心情去做。有些宝宝醒来,看见妈妈平时睁开的眼睛怎么闭起来了,于是直接用手去抠。

轻一点的只是疼痛和异常流泪,严重的就会像上文这位宝妈一样角膜受损,一不留神就会影响今后的视力。

鼻孔

跟上一点相同,鼻子也是很容易被孩子弄伤的器官。

在孩子眼里,人的脸上正常情况下只有鼻子是比较突出的,如果孩子正在遭遇什么不愿意的事情,比如大人在给孩子喂药,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让大人远离自己。

而很多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把手抠进鼻子里,因为这会让大人感到疼痛, 瞬间停下正在做的事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的指甲长得很快,而且手指也比较纤细,很容易造成鼻粘膜损伤,宝妈要注意这一点。

耳朵

孩子看起来力气是不大,但有时候一巴掌呼上来的威力也是不可小觑。

曾经在网上就有宝妈说自己被儿子一巴掌打聋了耳朵,至今都只能听到一侧的声音。

听起来也是有些不可思议,但在某些条件下,确实力气不大的一耳光也能导致耳膜损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手掌跟耳朵几乎密封着瞬间贴近时,产生的气压是很大的,很容易导致听力下降,当手掌部分接触耳朵时,这个概率会比用手指更大一些。

让孩子不小心打到妈妈时,妈妈一定要及时保护好自己,制止孩子的行动,有任何不适要立即就医。

脖颈

孩子从小就在妈妈的怀里长大,对他们来说,妈妈的脖颈也是触手可及的地方,尤其是一两岁的孩子,被抱起来的时候手会本能抱住妈妈的脖子。

有时候孩子乱抓,或者对妈妈的首饰感兴趣,很可能就会伸手去扯。脖颈部位皮肤本身就比较娇嫩,一不小心就容易抓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妈的都知道,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是无心的,毕竟他们还小,不懂道理,但如果孩子经常出现类似的举动,家长该不该打骂?怎样才能引导孩子不做出伤害父母的行为呢?

勤剪指甲

孩子的指甲长得很快,而且比成年人的更薄,指甲稍微一长,很容易会划伤皮肤。平时经常给孩子剪指甲,一定程度上能防止孩子因指甲伤到父母或者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

有些宝宝总是喜欢伸手去摸妈妈的眼睛,尤其是妈妈睡着的时候,万一掌控不好力道,伤害还是很大的。宝妈平时睡觉时可以使用眼罩,或者准备一张婴儿床放在大人的床边,隔出一定距离。

该动手时要动手

一岁以后的孩子,渐渐学会说话了,也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句子。这时候如果孩子还总是有喜欢戳人、打人的行为,家长可以适当进行教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孩子总喜欢故意打人,他们多半只是觉得好玩,或者当成发泄情绪的一种途径,并不知道打在别人身上也是会痛的,是缺乏同理心的常见表现。

这时候家长也可以用合适的力度打一打孩子,让孩子亲身体会一下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疼痛。

打完之后更重要的是教育,可以用简单的句子来告诫孩子:

“妈妈打你,你痛不痛?”

“你这样打妈妈,妈妈也会痛!”

“以后还这样打人吗?”

当然,孩子有时候不一定会记住教训,当家长进行一两次教育后,假如孩子还有这样的行为,那么可以继续使用“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当孩子发现自己打人的行为会换来自己的疼痛后,慢慢就会改掉这样的坏习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如果孩子的行为是无意识的,那么就没有必要这么严厉,耐心引导就好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高普尼克认为,18个月大的孩子已经有了明确的同理心。他们已经开始学会体谅他人,理解他人,甚至揣测他人的喜好。

但他们的同理心还不能运用在各个方面,在人际相处上,更多的还需要我们去耐心引导,去教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些孩子上了小学,还是很喜欢捉弄同学,以他人的痛苦为乐,或者喜欢使用暴力,这些都是早期家庭同理心教育缺失的后果。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有关。”

当爹妈的,可要多一点耐心了。

今日互动话题:你家孩子小时候有没有“伤害”过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