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大学寒假时间相继出炉,“神兽们”已经陆陆续续回家了。正在读大二的小表妹才回家两天就和我感慨,还是在学校的日子好。我问她为什么,她偷偷和我说:“上学时候有生活费,在家就不给了。”
听了小表妹的话我突然想起我当年一个室友,平时上学时,打扮得光鲜靓丽,一放假回家就把自己最普通的衣服翻出来穿上,问她原因时,她神秘地和我们说,这样爸妈看你过得不宽裕,能多给拿点钱。
许多孩子上大学,还是人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除了为孩子打点行囊,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按时给孩子生活费。
孩子上大学以后,一个月给多少钱才够花?
对于生活费具体应该给多少,其实父母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怕孩子在外吃不饱穿不暖,或是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容易误入歧途。另一方面又怕钱给的太多,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再加上孩子身在外地,许多父母并不清楚他们日常开销都包括什么,因此在给生活费的问题上非常容易把握不好。
我有个认识的宝妈,就曾经和我抱怨大女儿上了大学以后,一直和她们夫妻俩冷战,只因为她觉得生活费一个月给1500元实在太过“寒酸”,根本不够花。
这位宝妈却觉得,同样在上大学的侄子,一个月生活费就是1500元,人家都够花,怎么你就不够花?因此明知女儿不开心,仍是没有提高“额度”。
大学生生活费的五个等级,你处于哪个水平?
要知道钱不论给的多或少,都有相对应的消费方式。上大学到底每个月要花多少钱,我们可以仔细算笔账。
大学食堂大多徘徊在10元上下,偶尔定个外卖,每天的伙食费大概30元,每个月就需要900元,再加上买衣服、理发、集体活动话费等等开销。
也就是说,想维持在校的基本生活,差不多要1500元,如果当地消费水平较低,食堂饭菜较便宜,1000~1500元也可以应付得来,经常吃大餐、买东西是不可能了,但属于可以平安度日,属于“温饱”水平。
但是总有些父母因为对大学生活的不了解,还以为外面的物价和几年前一样,殊不知现在大学食堂平均每份饭菜,差不多都要7~10元,如果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孩子无疑属于“贫困”水平。
但是如今孩子上了大学,不仅会接触外部社会,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偶尔聚聚餐,换季买身像样的衣服,都是正常的消费支出,如果想手头宽裕一点,没有1500~2000元,是不可能维持正常生活状态的。
但是要知道,如今孩子的名牌鞋、名牌包,动辄就是上千元,生活费只有2000左右的孩子,断然是买不起奢侈品的。这样的孩子,属于“小康”水平。
其实现在家长大多都是很舍得为孩子花钱,也明白孩子在外开销大,担心孩子过得不好。
本着“苦自己不能苦孩子”是他们的初衷,给孩子的生活费也会充裕一些,生活费能达到2500~3500元,无疑会让孩子生活得很滋润,属于“富裕”水平。
而有些家庭本身就很富裕,孩子从小的吃穿都不差,零花钱一直都很多,如今上了大学,更是有理由增加生活费了。如果家长能给到3500元以上甚至更多,在学生阶层里,这无疑就是“土豪”阶级了。
了解支出情况再“定级”,消费观念从小培养
《2019大学生消费理财观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校大学生月均花销达到1197元;其中,形象消费所占比重最高(62%),2019年“双11”期间 大学生平均花1012元,数据显示,69%的大学生购物主要考虑价格。
对于给孩子多少生活费,除了要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还要考虑学校当地物价问题,比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物价本身就高,如果孩子抱怨钱不够花,先不要急着责怪,了解孩子的支出情况后再考虑是否要增加生活费。
虽然学校环境单纯,但是如果孩子存在社交广泛、有恋爱行为、处于大四求职阶段等情况,日常开销都会大一些,平时多对孩子进行关心,了解其基本生活动态,只要孩子没有挥霍浪费,可以灵活地进行“支援”。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拿到钱以后追求玩乐,过着“前半个月大补,后半个月吃土”的生活,在给孩子生活费的问题上存在诸多顾虑。
对孩子“财商”的培养,要从小做起,教育孩子养成理性消费、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在他步入社会后,对自己的储蓄也能进行更好的分配和消费。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