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女知青拒绝清华北大,一辈子扎根农村,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引言

人常说:路是走出来的,历史也是人创造的。每个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在当年,有这样一名农女知青,面对清华北大的录取毫不动心,发誓一生都要为农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后来怎么样了呢?

梦想生根发芽

上世纪50年代,吴献忠在一个普通的工薪之家出生了。在那个年代,工人作为国家建设的骨干,可以说成分很好了。由于父母都是工厂里的正式工,生活水平相当不错。也因此,打小吴献忠就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幸福的度过了童年。身为独生女,但凡是吴献忠想要的,父母都会尽力帮她争取。在许多人看来,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必定身上也沾染了许多恶习。

不过吴献忠的父母对女儿也并非一昧迁就,还经常给女儿讲道理,并且以身作则,从小就给女儿提供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为了让女儿懂得生活的真谛,吴献忠爱上了读书学习。在父母看来,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她全面发展。正因为有了父母的引导,才能养出这样出色的女儿。小时候,吴献忠迷上了跳舞。希望以此能够发展成为一名演员,用自己的表演给人们带来快乐。也因此,一有空她就会去找老师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思维也在变化。处于那个年代的国家,各方面的发展都还十分落后。为了能够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吴献忠果断放弃了自己的演员梦,开始一门心思的投入到学习中。为的就是能够考上好大学,用自己的学识建造更好的社会。

不凡的觉悟

明确了目标后,吴献忠开始努力学习。为了能学的更加出色,每天天不亮,吴献忠就会起来早早赶赴学校,风雨无阻。课堂上她也永远都是那个最认真的学生。毕竟这是她的选择,也是她的梦想,为梦想而努力,哪里谈得上辛苦?

不仅仅在学业上十分优异,吴献忠几乎同每个同学都能处好关系。还经常作为班长,主动为老师分担工作上的负担。朝气蓬勃的她几乎丝毫不会感到疲惫。迎着风,踏着浪,她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筑梦未来。直到68年,吴献忠响应下乡号召,成了一名知青。在当时,她也考虑过自己的未来:是要为农村发展建言献策,带动贫穷的乡亲致富;还是继续学习,考上大学后,建设国家。不过这些对于吴献忠而言,其实都是为人民服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也因此,面对上级的安排,她从来都不抱怨,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再苦再累也要咬牙坚持下来。虽然许多人是迫于无奈才加入下乡这个队伍中的,但是也有许多如同吴献忠这样拥有很高觉悟的学子自愿报名的。

背负着满腔热情,吴献忠开始用自己的才干为村里做点什么。正因为有着明确的目标,吴献忠开始为之不断奋斗。虽然早年从来没有干过农活,为了尽快融入群体,吴献忠决定加大工作量,毕竟熟能生巧。在这期间,她逐渐度过了自己的青春,但是经历了这些事情后,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农村建设拒绝北大

2年后,吴献忠开始体会到上级想让知青们懂得的深意,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从种子萌发到破土,最后收获,这个过程有苦有甜,也让她体会到了付出才有回报这样的真理。

直到1970年,清华北大开始向社会各界招生,作为生产队里的领头人,吴献忠也被举荐了。但是吴献忠在心里早就已经做了决定,自己一定要带着村民发家致富,让大家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她婉拒了大家的推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拒绝了清华北大以后,吴献忠开始一门心思的将重心放在了基层建设上。而她的事迹就此传扬开来。为了表彰她的觉悟,在上级的安排下,吴献忠四处演讲。不幸的是,经历了混乱的年代时,吴献忠被关进了监狱。度过了三年的改造生涯后,吴献忠的爱人由于接受不了现实,离开了她的身边。母亲更是因为她的遭遇哭瞎了眼,父亲也在此期间离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结语

“就中偏爱石,独上最高层。”

当时可以说是吴献忠整个生命中最黑暗的时期。所幸,平反很快就抵达了。恢复名誉后,吴献忠被安排到了研究所进行工作。直到1988年,吴献忠用自己全部的积蓄开了一家食品厂,一番努力下,她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如今70岁的她早已过上了安稳而富足的生活。而当年那些磨砺与经验也将始终陪伴她左右。正因为有了那段奋斗的过往,吴献忠才能在未来取得成功。勤奋的人总是更容易受到命运的偏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引用文献:

《登山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