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一听说谁家出了个学霸孩子,内心就羡慕不已。认为能成为学霸的孩子,一定是高智商,没那种脑子的爹妈,自然不敢奢望养出那样的孩子。
但成为学霸和智商之间真有必然关系吗?哈佛商学院的柯伟林(W.C.Kirby)教授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这位哈佛教授举了一个例子。
他拿学游泳这件事进行举例,他说普通学校是如何教学生游泳的?是在岸上,或者是老师跟着孩子一起下水!而哈佛大学是如何教学生学游泳的?直接把学生扔进水里,让他们自己学。
柯伟林教授通过研究发现,这些能进入哈佛,成为学霸的孩子之间确实有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学习力,而并非高智商!
哈佛商学院的柯伟林教授表示:“唯有学习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提升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
哈佛教授还表示,传统的学习方式,其实是一个迅速减值的过程,而拥有学习力,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那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有没有学习力呢?
研究发现:孩子有内驱力、超强专注力、喜欢阅读这3个特征,证明有学习力,多半是潜在学霸,即便是贪玩也没关系!
一、拥有内驱力
内驱力是一个人希望达成自己的追求的目标,内心所产生的力量。也是我们常说的内在动力,而这一点也是学渣和学霸最大差距。
学渣的孩子学习是被父母逼着、被学校逼着、被成绩逼着。但是学霸是主动学习,是因为想要达到一个目标而努力。本质上自然不同,就好像一匹马,你生拉和它主动跑,速度自然不同。
那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如何培养内驱力呢?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曾提出了自我决定论,这个理论表示,孩子有3点心理需求,想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就要满足其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
如果你发现孩子缺乏内驱力,写作业要人看着、起床都要催着。你看看自己是不是破坏了这三种心理需求。
所谓归属感,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认同和父母的包容。但是父母如果经常用“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表现这么差,我真的觉得很丢人”,这种句式就会破坏归属感!
一些家长比较强势,给孩子的选择非常少,于是孩子就发展成牵线木偶,说一句做一件事。这是因为破坏了自主感。
孩子总是喜欢干一些自己能干的事儿,此时家长如果用一句“小孩子,别添乱”!或者“看你做的,真差劲儿”这就会破坏孩子的胜任感。家长切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满足他的这三种心理需求。
二、超强的专注力
天才,首先是专注力。——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
学习力中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超强的专注力!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也曾表示:“决定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并非是智力,而是专注力”。
从古至今科学家都是专注的高手,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再到居里夫人,有关他们专注闹出的笑话数不胜数。所以想成为学霸,专注力是基础。
那为什么学霸就能专注听课45分钟,学渣就坐不住板凳呢?家长要反思自己有没有这几种行为,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有没有频繁打断?
平时孩子生活的环境是不是比较嘈杂?家长是不是喜欢把孩子交给电视、手机?这些都是破坏专注力的因素。除此之外在上小学前没有专门做过专注力的训练?
在德国教育中,为了避免孩子出现上课坐不住板凳的状况,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训练专注力,玩游戏、折纸,德国人的专注严谨出了名的,这与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密不可分。
三、喜欢读书
现在都在讲究“终身学习”,以前一个人的知识,有80%是在学校学的,有20%是在工作中学的。
但是在这个飞速变换的网络时代,20%的知识是在学校学习的,之后的80%都是自己去学习的。想要不被这个时代抛弃,就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自主学习的基础是什么?读书!有些成年人一看书就困,这还谈何学习呢?而学霸不同,学霸从小就喜欢读书,这种习惯伴随终生。
这让我想到了股神巴菲特,大多数人只关注他有多少财富,却忽略了巴菲特是一个十足的学霸,一生都在学习股票投资的知识,在小时候就已经阅读了他父亲所有的藏书。
所以,作为家长也该反思,为什么自己孩子没有成为学霸?你家里有藏书吗?孩子有读书习惯吗?你是不是买了一堆书,天天催着孩子读,自己却在刷手机看电视呢?
想要孩子喜欢上阅读,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坚持是重中之重!家里有藏书是基础,这让孩子无聊的时候有书可读。其次在孩子4-6岁时,亲子共读不能少!
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阅读敏感期,这个阶段每天养成了阅读习惯,那么上小学、认识字的时候极有可能每天主动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