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一个位于重庆三峡库区腹心、重庆地理中心,古为巴子别都的地方,这里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丰都鬼城,但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的不是这个旅游胜地,而是地处丰都县长江北岸腹心地带的保和镇。在这个偏远乡镇里有这样一个人,他普通却不平凡,他克服艰苦的条件,用自己细致耐心地教导助力一个个学子迈上新的阶梯,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他就是重庆师范大学2011届校友周正彬,现任保合镇中学教师。
从小立志当老师
周正彬出生于奉节县红土乡一个普通家庭,从小他就对老师这份职业充满了向往,正是出于这样的理想,他立志要去往一所师范类院校学习。可好事多磨,周正彬参第一次高考时因发挥失常,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但是内心强大的人,总是化悲愤为力量,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他终如愿走进了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四年的时间过得飞快,2011年毕业时,周正彬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那年,20多岁的周正彬本应回到他生长的故乡奉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机会使然,这时正好有了一个考取"特岗教师"的机会,在朋友的劝导下,周正彬决定去试试。也就是这次考试,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旅途——成为了一名中学特岗教师。来到保合镇中学后,周正彬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党员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人热情真心。当遇上课题研究时,他都会努力地参与其中,努力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从教的这些年里,每一次难得的论文大赛、读书活动等教学活动,周正彬都从未放弃,也从不停歇。
努力就有回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论文大赛三等奖、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读书活动征文比赛辅导二等奖、丰都县第六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决赛中学组三等奖......面对这些奖状,周正彬只是谦虚地说:"这些都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只是把教学工作做得更细一点、更好一点"。
一个学生也不能掉队
因为教学工作的出色表现,周正彬连续几年被评为保合镇优秀班主任,每年的年度考核成绩都是优秀,而这些荣誉,都是对他不辞辛苦的付出,以及对每一个孩子无微不至地关心的嘉奖。
在周正彬的的印象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是2017级的一名初中生刘某,由于父亲和爷爷相继去世,母亲也外出了,如今他只好寄宿在姑姑家,面对接二连三的变故,刘某的行为出现了一些异常,曾一度想放弃读书。了解到情况后,周正彬就尽其所能去帮助他渡过难关,除了每学期资助刘某1200元生活费外,他还时刻关注刘某的状态,尽力让他能够圆满完成学业。在周正彬的资助和鼓励下,如今刘某已顺利毕业。
周正彬说,他带的学生中,有很多孩子家庭比较贫困,他希望能用知识改变命运,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变得更加优秀,他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为偏科的学生,和班里的7个后进生补习数学。在他的坚持下,班里的几个学生数学成绩都有所提高,其中熊某从刚开始数学成绩只能考60多分提升到120多分,如今她也已经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之前欠缺的知识,后面就必须努力追赶。"怀着这样的信念,在周正彬的帮助下,班里的大部分学生成绩排名都在全县前50名。
成为真正的乡村教师
身边没有亲人,学校条件艰苦,生活比较清贫,即便如此,周正彬也仍然选择坚持自己儿时的理想。"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他的座右铭。从2011年开始,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周正彬都坚守在自己喜爱的岗位上,每天早晨五点多起床,晚上十一点多睡觉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靠着他对班级的默默付出,他所任班主任的2017级1班在那年的中考中,以总人数52人参考,48人考入丰都中学、丰二中等中学的优异成绩划上句号。
如今,周正彬已在学校教导处工作,从那起,学校的教学成绩大幅度上升。2016年秋他所执教的初三语文位居全县第一;他曾带领2017级1班的同学全部冲进高中的校园。2020年,他所带的班级也到了初三,在冲刺复习阶段,虽然受疫情影响只能使用网络授课,可他用自己的生动的讲解,把一节视频课也能变得妙趣横生。周正彬知道,他与孩子们的心一直在一起,因为他们有同一个梦想,他们要一起努力去追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对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的高度概括,这也是周正彬始终践行的一句话。青春的岁月留下了他耕耘的坚实脚步,孩子成长的故事里有他和孩子们共同拔节的声音。真心、真情、真本事,相信在未来,周正彬这位保合镇中学教学界的"全真派掌门"会带着重师精神,继续发扬他扎根乡村教育的奉献精神,带领他的学生们不断创造奇迹。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分享重庆人智慧,传递重庆人精神,供大家借鉴学习之目的。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来源标注错误,请联系我们更正、删除,谢谢。